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桂平市 > 正文

“赶鸭子上架”记

2024-12-11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欧钰宇  

把鸭子搬上山坡,赶上架——这可不是无奈之举,而是养殖增收的新举措。近日,记者在桂平市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罗播肉鸭养殖基地看到了水禽旱养的一幕。

11月20日,记者从罗播乡万寿村出发,沿着弯曲的山路驱车前行10多分钟,便来到万福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罗播肉鸭养殖基地。基地里,一栋栋近10米高的钢结构大棚坐落在山坡上,棚里鸭子的叫声此起彼伏。走进大棚,好一幅“鸭子上架”图:毛茸茸的小鸭子在网床上快活地漫步。“它们住的是‘上下铺’,鸭子圈养在二楼、三楼的网床上,一楼是鸭粪发酵床。”万寿村党支部书记唐鸿云介绍,养殖场采用“发酵床+高网床”旱地养鸭模式,打破了水塘边、稻田里养鸭的传统,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什么是“发酵床+高网床”旱地养鸭模式?罗播肉鸭养殖基地为何要推广该模式?

“发酵床+高网床”旱地养鸭模式是采用框架结构,槽体上方设置网床,在网床上养殖肉鸭,鸭粪落入网下的发酵床后在发酵菌的作用下,很快就转化成干爽无味的优质有机肥,可3年清理一次。

罗播乡以山地、丘陵为主,当地农户有养殖禽类的传统。近年来,国家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大对江河、水库和山塘等水域的保护,传统肉鸭养殖面临新的挑战。该乡聚焦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连片肉鸭产业,并寻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模式。经过到多地考察,他们发现高网床养鸭具有用地少、周期短、投入低、收益高、年养殖批次多等优势,适宜本乡发展,契合家禽养殖转型方向。

记者沿着养殖场鸭棚的扶梯而上,看到鸭棚网床上配备有自动喂料机、饮水器、风扇和智能喷淋等设备,网床下的挡板采用斜坡设计并在下方安装沟渠,污水和粪便可通过沟渠排至一楼的发酵床。

“发酵床+高网床”旱地养鸭模式可避免肉鸭接触粪便、污水,保持鸭毛的干爽清洁,减少疾病的发生;经发酵后的粪便,可作为优质肥料提供给周边种植户,实现种养循环利用的效果。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该养殖模式节约了土地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肉鸭成活率,加上现代化设备的辅助,1个人可管理2000平方米的养殖区。“高网床养殖每平方米可养殖肉鸭4羽,比传统养殖多1.5羽,每批肉鸭45天可出栏,每年可养殖5批次。”罗播乡人大主席梁培枚介绍。

想要产业调整快,还需“龙头”带。今年1月,罗播乡通过招商,引进福州市万福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15栋共3.5万平方米的鸭棚,探索“发酵床+高网床”旱地养鸭新模式。6月,该公司建成2栋鸭棚并投入使用,每批养殖4万羽,目前第三批鸭子已入栏。其余的13栋鸭棚将于今年底全部建成,届时预计年出栏肉鸭70万羽,产值约3000万元。

探准路子,养殖效益高,农户自然会跟上。福州市万福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该乡的高网床养鸭“龙头”,带动全乡肉鸭养殖从地养转型为网养。网床养鸭的优势突出,管理方便,鸭子毛水好、均匀度好,养殖效益可观,吸引众多养殖户入驻罗播肉鸭养殖基地,宏来养殖场就是其中之一。

宏来养殖场的3栋高网床鸭棚主体已完工,工人忙着焊接网床,养殖场负责人李东权正在现场监督鸭棚施工。“我从事鸡鸭养殖多年,看到高网床养鸭前景广阔,便果断入驻养殖基地。”李东权和记者算起经济账:高网床养殖按每羽获利5元计算,1栋鸭棚2000平方米的养殖区出栏一批可获利4万元、一年5批次可获利20万元,收益远远高于传统养殖。

罗播乡依托肉鸭养殖基地标准化、规范化养殖技术的领先优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乡村振兴赋能。目前,罗播肉鸭养殖基地共签约落户项目27个,其中,建成投产项目10个、在建项目4个、改造项目6个。预计到2025年底,该基地每年出栏肉鸭300万羽,综合产值超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