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讯 7月31日,记者走进桂平市屠宰冷链一体化项目屠宰车间,只见在上万平方米的车间里,工人们身穿工作服、手戴一次性手套,在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麻电、扎钩、放血、脱毛……一道道工序下来,半成品猪肉就出来了。
桂平市屠宰冷链一体化项目位于龙门工业园区内,总建筑面积19873平方米,包括屠宰间、存栏间、冷库、办公楼及其他附属用房,并配套有污水处理、室外电气、给排水设施及景观绿化等。该项目主要开展生猪采购、屠宰分割、分销配送等业务,日均屠宰量最大可达500头以上。
作为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桂平市生猪养殖规模大、群众参与度高,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桂平市以提高生猪养殖效益、降低污染排放为目标,推动生猪产业与绿水青山融合发展,引导和支持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全产业链布局,不断优化发展模式,推进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发展,助推猪产业提档升级。
该市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落实国家生猪发展政策,引入新希望集团、温氏集团等知名农牧企业和广西浔州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等屠宰企业。目前,各大农牧企业在桂平市合作发展规模养殖场共300多家,有生猪定点屠宰场3家,为稳定生猪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桂平市积极开展畜禽养殖防疫、疫病防治和生物安全防控技术培训,严防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推广应用微生物养殖技术,推行畜禽生态养殖模式。截至目前,桂平市有生猪生产服务人员超270名,有264家畜禽养殖场通过上级现代生态养殖认证验收,是贵港市完成认证数量最多的县(市、区)。今年以来,该市共开展技术培训7次,组织上门服务、指导700余次。
从农户散养到生猪规模代养,从传统屠宰到现代化流水线生产,再到冷链配送……该市以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为抓手,以屠宰冷链一体化为突破口,着力培育经营主体,按照“公司+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运营模式,加快推进生猪养殖、屠宰的产业化进程。
截至目前,桂平市生猪存栏3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有368个,生猪存栏59.09万头,生猪规模化生产比重已占82.07%,生猪规模养殖场平均年收入约12.5万元。今年上半年,该市生猪存栏72.00万头,肉猪出栏58.27万头,共屠宰生猪23.505万头,屠宰检疫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