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桂平市 > 正文

同心浇灌民族团结花——石龙派出所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纪实

2023-08-20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记者梁启勇 通讯员陈思杰   网络编辑:何美凡  

近日,桂平市公安局石龙派出所组织“浔江灯塔”法治夏令营的学生走进警营,参观石龙派出所普法展示墙,通过“龙光小讲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石龙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近年来,石龙派出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公安工作深度融合,以创建活动促进公安主业,有力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群防群治,织密民族团结“平安网”

石龙镇80%的群众是壮族,每年的“三月三”是村民集中开展节庆活动的时间,也是石龙派出所民辅警最忙碌的一天。今年4月22日,“壮族三月三”当天一大早,石龙派出所的民辅警开始忙碌,为石龙“三月三”活动做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就绪后,副所长韦帝合带领几名辅警、“义警”和网格员最先出发,前往5公里外的石龙镇群乐村参加壮族春牛舞活动。

每年的“三月三”,石龙派出所精心组织部署,全力做好安保维稳工作,确保影响民族团结稳定的案(事)件零发生。民辅警还抓住村民们聚集在一起开展文艺活动的有利时机,组织汉壮双语精通的民辅警、“义警”和网格员到现场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讲解反电诈、禁毒等知识。因活动现场大多是壮族群体,汉壮双语沟通成为石龙派出所民辅警的基础技能。韦帝合和参加活动的辅警、“义警”、网格员都是“本地通”,他们熟练地用壮语宣传法律法规、电信诈骗和禁毒反邪知识,提高各族群众法律意识。同时,帮助群众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守护各族群众的“钱袋子”。民警的讲解声、村民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让“三月三”显得格外热闹。每年的“三月三”,就成了石龙派出所开展法治宣传的最佳平台。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力量,共守平安。在做好宣传防范工作的同时,石龙派出所十分重视“平安网”的建设,广泛发动各族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将威望高、品格好、经验足的党员、群众动员起来,于2022年组建了22支“义警”队伍。“义警”队坚持定点与流动、白天与夜间相结合,在重点场所、背街小巷等易发案部位构建巡逻防控圈,震慑违法犯罪。建立22个村级微信群、425个屯级微信群,通过“线下+线上”发动群众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宣传防范电信诈骗、防盗、禁毒和交通安全等知识,筑牢人人参与、警民共建“壮乡”的安全屏障。2022年以来,石龙镇石山村、群乐村、上黄村等3个村实现了毒品案件零发案;群乐村、东岗村、思源村等4个村实现了盗窃零发案。

一个人一个考场,警心护苗助成长

“感谢公安机关给我这次机会,专门为我设置一个独立考场,让我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我一定珍惜这个机会,勤奋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6月17日,在桂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门口,石龙镇某民族中学壮族学生黄某连声向民警道谢。黄某是一名即将初中毕业生的在校生,因一时的无知和好奇走了歪路,触碰了法律底线,被公安机关收押。时值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为了挽救每一名失足青少年,石龙派出所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安排了这场特殊的考试。

2022年以来,石龙派出所全面实施“警心护苗”工程,成立了“龙光工作室”,联合桂平市检察院、司法局、妇联、教育局等部门,以探索未成年人帮扶帮教、社区矫正、刑满释放人员跟踪帮教共建工作为目标,聘请专业法律咨询团队加入工作室,开展摸底排查、走访跟踪帮教试行工作。同时,落实家校社警联动帮扶措施,定期组织举办“龙光小讲堂”,联合桂平市检察院、妇联开展“浔江灯塔”法治夏令营等活动,持续性、多形式、针对性地开展帮教,为一批迷途少年重新找到了人生方向。

倾心服务,绘就平安和谐“同心圆”

“阿婆,这是你的身份证,我们帮你办好了。”3月的一天,户籍民警傅慧玲再次来到石龙镇黄塘村,为八旬壮族黄奶奶送上办理好的身份证。“咁解(壮语意为谢谢),警察同志。”老人开心地接过傅慧玲手中的身份证。

石龙派出所强化“模范岗”创建,设立党员先锋岗2个、划定党员责任区5个、建立党员先锋队1个,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践行初心和使命。该所率先在贵港市公安派出所中推行户政、交管“一站通办”二合一业务,实现进一个门可以同时办理户政和交管业务。自今年3月实施“一站通办”二合一业务以来,石龙派出所办理户政和车驾管业务4533笔,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石龙派出所实行双语服务、“陪伴式”引导服务、母婴爱心服务等三种特色服务,千方百计方便办事群众,满足群众需求。今年以来,该所为23名群众提供上门或网上办证服务,节假日接受群众预约办理户籍业务75件,办理绿色通道业务1000余件、错时延时服务11件,为群众办实事76件,接受群众求助100余次,收到感谢锦旗5面,实现了3年零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