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讯 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今年以来,桂平市麻垌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探索“代表+”工作模式,引导各级代表主动参与推进“田长制”工作,成为耕地保护的生力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行为。
创新机制严落实,扛起“藏粮于地”责任。以村为耕地保护网格单元,探索建立了“田长+户长+网格员”(两长一员)耕地保护监管制度,由桂平市级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领头任三级田长,镇人大代表、27名村党支部书记任四级田长,部分驻站代表化身网格员,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的耕地开展宣传、自查、发现、整改等工作,并将责任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自“两长一员”耕地保护机制推行以来,全镇有效整治撂荒地40余亩、乱占耕地建房行为连年保持零新增。
以小并大重整合,盘活土地促增收。麻垌镇人大依托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资产资源,探索拓展人大代表“联络站+”功能,积极推行“代表+合作社”“代表+农户”的管理生产模式,由驻站人大代表走村入户带动各村选取一片耕地进行集中整治,积极引导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采取“小块并大块、多块并一块”的方式,让碎田变良地,沟壑变平地,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目前,全镇共整治流转200余亩连片耕地,签署招商协议书4份,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月助农增收1000余元,让耕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实现联络站功能拓展与富民增收的“双赢”作用。
争先创优树标杆,当好“护粮保田”监督员。为不折不扣落实耕地保护制度,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麻垌镇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联合镇纪委及相关站所组成督查组,采取定期检查和日常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田长制工作职责、各村田长履职情况、撂荒地整治工作进度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对工作推进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绩效管理助推田长耕好“责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