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春光明媚,万物生长。在桂平市金田镇茶林村,200多亩的牧草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肉牛养殖大户陆健鹏每日在“青纱帐”中劳作,很是欣慰。
“目前,牧草价格每吨410元,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陆建鹏告诉记者,在金田镇党委帮助下,他流转387亩撂荒地,化零为整,带动群众种植皇竹草、黑麦草等高产优质牧草,不仅解决自己养殖肉牛的饲草问题,还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万元。
“离家近,每月有稳定收入,还能打理家里的田地,比外出打工好。”村民温富军笑着说,他目前的工作主要是持竹竿配合割草机收割牧草,每天可领取上百元的工资,挣钱顾家两不误,切实体会到家门口就业的幸福感。
2022年,我市肉牛出栏13.57万头,肉羊出栏6.64万头,牛羊养殖数量的增长,离不开饲草原料供应体量的支撑,给饲草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带来契机。
面对日渐上涨的饲草需求量,陆建鹏在政府的支持下,计划今年将牧草种植规模扩大至2000亩。同时,投入200万元在村里创建青贮饲料加工坊,实现饲草从收割、粉碎、打包、青贮全流程机械化。
茶林村是我市饲草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为促进牛羊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农牧结合和循环发展,优化粮经饲结构,大力实施“优良牧草种植和桑枝饲料化”项目,保障优质饲草供应,鼓励种植优质高产牧草,推广农作物秸秆资源饲料化、“鲜饲+青贮”利用模式,加强饲草料生产、加工、贮存、流通、配送体系建设,促进饲草产业聚集发展。
在桂平市石龙镇白马圩,宾阳籍商人余镇才和合作伙伴投资约2千万元建厂,专门加工生产饲草、饲料,“我市青贮饲料市场缺口很大,工厂预计未来两个月投入使用青贮饲料技术。”在桂平市长通生态农牧有限公司饲料加工生产车间内,公司负责人余镇才介绍道。
据了解,全市各类饲草种植面积达3.12万亩,饲草产量达18.39万吨,其中人工种植优质饲草面积达1.13万亩,饲草产量达12万吨,全市现有17家秸秆饲料加工企业(含养殖场),产能22万吨。目前,饲草种植、加工产业正在港北区、桂平市、平南县等地多点开花,日趋完善的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进一步提高撂荒土地利用效益,增加村民收入,也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