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讯 去年以来,桂平市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项目,投入资金430.95万元,为2873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进行寄宿托养或居家托养邻里照护,不断提升残疾人托养服务水平。
去年,桂平市残疾人联合会将“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托养工作作为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投入资金125.1万元,为834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进行居家托养服务,由桂平市残疾人联合会聘请残疾人家属或邻里对残疾人开展生活照护等服务;投入资金93.3万元,为622名精神残疾人进行寄宿托养服务,由中标的精神病医院开展寄宿托养服务。今年,该市继续投入资金212.55万元为1417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进行寄宿托养或居家托养邻里照护。
瞄准基础,摸清底数。桂平市残疾人联合会通过做好数据比对和分析、逐户摸底等工作,掌握残疾人状况和需求,为落实“阳光家园计划”提供精准数据。去年,该市开展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专项活动,摸底筛查出3098名有托养需求的16岁以上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
精准发力,提高实效。针对残疾人对托养服务由现金补助向购买服务的方式转变接受度低等问题,桂平市残疾人联合会积极深入辖区8家精神病医院调研和入户访视,结合实际,及时调整托养服务方式,提高托养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使托养项目发挥最大效率。
以“四化”抓管理。一是以“专业化”建设为支撑,夯实服务基础。桂平市依托现有的8家民营精神病医院,培育社会托养机构,使托养服务逐步走上“专业化”水平。同时,依靠聘请残疾人家属或邻里照护服务方式,逐步探索家属或邻里托养服务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居家托养服务水平。该市鼓励各种性质的专业民间力量参与残疾人托养服务,目前有可开展寄宿制服务的托养机构12家。二是以“精细化”服务为抓手,提升服务水平。该市积极落实有关政策,进一步细化残疾人寄宿托养服务和居家托养服务规范,完善生活照护和护理、社会适应能力辅导及运动功能训练等为重点的托养服务种类和内容。三是以“规范化”监管为重点,增强服务效能。该市进一步强化“阳光家园计划”项目监管,充分利用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完善托养的服务内容,多渠道多形式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让托养服务在阳光下运行。四是以“制度化”筑牢防疫围墙。桂平市残疾人联合会组织工作人员到5家托养中标精神病医院,督促医院落实好残疾人托养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坚持日常信息报告,确保在托对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