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南区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领域、创新模式、扩大规模,带动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7月10日,在港南区湛江镇湛江村磨钩田山塘水毁整治修复以工代赈工程的建设现场,20余名施工人员正在整理塘基、搬运石头、挑运砂浆、砌筑挡墙,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这个项目是贵港市港南区湛江镇湛江村、兴成村、平江村山塘水毁整治修复工程。项目投资360多万元。其中中央预算资金有200多万元。项目是以工代赈的形式实施,主要是吸纳脱贫户以及返乡人员务工,一天工资150到300元。”项目负责人谢国禧说。
据了解,港南区湛江镇湛江村、平江村、兴成村山塘水毁整治修复工程于今年6月开工。该项目通过提升农村水塘及水利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将推动项目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结合项目所需劳动技能,采取“培训+上岗”的模式,预计通过以工代赈形式带动就业6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共计106万元,人均增收超1万元。
“我是附近的村民,在这里工作一天补贴200元,在家干完农活还能来这里干活补贴家用,一个月有3000到4000元收入。”湛江村长岭屯村民谢树东说。
港南区持续发挥以工代赈在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推广优势,突出就业导向优先,吸纳返乡务工群众、低收入群众等就业困难人员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据了解,港南区2025年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7个,预计总投资2776万元。截至6月底,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覆盖桥圩、新塘、木格、木梓、湛江等5个镇,涉及农村道路建设、渠系配套、村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并通过吸纳当地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参与项目建设,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