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塘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文明村镇创建为主线,努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文明实践育新风。文明实践遍地开花。新塘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突出阵地建设、队伍建设“两个重点”。强化思想阵地建设,提档升级硬件设施,建好用好管好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强化志愿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靠志愿服务活动平台,吸纳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文艺工作者等志愿者,成立6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截至目前,全镇登记在册志愿者1200余人。
新塘镇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围绕“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我们的节日”“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等系列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涵盖政策理论宣讲、文化文艺活动、科学法律普及、医疗健身、扶贫帮困、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多项内容,实现了基层党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同频共振。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以志愿服务活动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情怀,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乡村振兴迎新机。新塘镇在巩固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集体增收。推动“荷城万福”香瓜品牌打造,举办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万福香瓜节”,带动全镇种植香瓜2500亩,带动农民增收约3000万元;坚定不移打造“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全力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稻虾和蔬菜综合种养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规模化发展;持续抓好文旅产业发展,充分挖掘整合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路径,把山边旅游区与贵港义乌小商品城、稻虾种养基地、南山风景名胜区“有机串连”着力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点。新塘镇通过大力发展稻虾和蔬菜种养、举办香瓜节、引进澳洲坚果、发展文旅产业、推进土地流转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以产业振兴、文旅振兴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强镇、“群众生活更加美好”的愿景。
(图为新塘镇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乡风文明润人心。积极培育和宣传先进典型,持续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将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推动文明新风行动的主阵地,充分发挥榜样模范“领头雁”作用,引导广大村民群众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大家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不断增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为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各村建立健全了一套既符合社会文明规范又适应民风民情实际的“村规民约”,把环境治理、精神文明、移风易俗纳入其中,倡导婚事新办、白事简办、厚养薄葬,引导群众自觉摒弃封建思想和守旧观念,培育良好的文明新风。探索推行“乡村振兴积分兑换制”,村民通过参加先进典型评选、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来获得积分。小小积分涵盖了乡村振兴的多项内容,将乡村重要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激发着乡亲们的参与热情,让正能量看得见、摸得着,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有力抓手,让乡村治理变成群众积极参与的“大合唱”。
(图为2023年4月21日,新塘镇“潮起三月三,和谐在八桂”系列活动)
(图为2023年4月21日,新塘镇“潮起三月三,奋进新时代”活动)
村容村貌焕新颜。近年来,新塘镇按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快进键”,大力推进山边村、万福村、湖龙村、湖表村、三岸村等村屯乡村风貌提升整治项目,同步进行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各村通过村规民约推动制定清洁机制,深化落实门前“三包”,积极倡导“人人动手、户户参与”的良好社会风气,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逐步将“要我干”变为“我要干”。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红线,扎实开展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常态化开展巡田巡河巡林,全镇152名巡田员对辖区内耕地林地实施“网格化”管理,切实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新塘镇将进一步夯实基础建设、升级服务体系,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的同时,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之风在润物无声中提升村民精神文明层次,使文明村镇创建成果真正惠及百姓,为加快建成珠西经济带和平陆运河经济带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示范区,奋力打造富美康寿的现代化新港南贡献新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