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廉机关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桥圩镇以清廉机关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乡村振兴与机关政治建设、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的有效衔接,锤炼过硬队伍、锻造过硬能力、树立过硬形象,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2021年,桥圩镇被自治区党委评为2019—2020年度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乡镇、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桥圩镇政府被自治区司法厅、自治区法学会评为2016—2020年广西法治建设先进集体。
紧抓政治建设,理顺履职“一条链”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成立以镇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清廉机关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桥圩镇清廉机关建设工作方案》,明确由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中心部门联合抓的工作机制,从上到下逐级压实清廉机关建设“一岗双责”责任链。印发了《桥圩镇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登记报告制度》等系列文件,紧盯权力运行关键点和风险点,着力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近两年开展党内监督检查20余次,党纪通报18期,以铁的纪律、严的作风、实的担当,推动清廉机关建设工作落地见效。
严抓风险防范,构建廉政“一张网”
建立党员干部廉政档案165份,涉及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信访举报调查处理、党纪政务处分等多项内容,实现为“干部画像”,准确掌握干部廉洁情况。组织镇、村干部签署廉政承诺书165份,提高干部的责任意识、规矩意识和廉洁意识。组织镇、村干部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对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清理,梳理廉政风险点500多条。对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程项目建设、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重点领域工作,通过建立风险防范措施,开展事前监督,提前介入进行风险排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在防止耕地撂荒治理工作中,制定了《桥圩镇防止耕地撂荒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风险防范要点,督促职能部门及各村(社区)履职尽责。开展风险梳理和监督检查3次,督促治理撂荒地127.1公顷,发放撂荒补贴6.77万元。在惠农资金领域方面,全面梳理资金发放流程风险点,严格按流程申报、审批、落实补助资金通过“一卡通”统一发放,开展风险排查和监督检查2次,督促职能部门规范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94.668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87.59万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53.64万元。
狠抓问题治理,落实监管“一盘棋”
紧盯乡村振兴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构建“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镇村两级监督模式,进一步完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强对村级重大决策、“三资”管理、村级集体经济、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管。对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领域开展重点整治,坚决守好村级集体“家底”。如桥圩镇新华村,通过镇村两级监督清理不规范合同,有效盘活村集体资源,从一个负债村成为了一个村级年可支配收益资金达180万元的自治区级示范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020年以来,新华村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提取公益金30多万元,用于文化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困难帮扶等公益事业支出。2021年至2022年,新华村又先后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40万元和102万元为村民分红,村民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2021年,新华村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22年,新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被自治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评为自治区级示范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镇村两级监督的保驾护航下,全镇今年已有8个村完成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的任务。其中,完成10万元的6个,20万元的5个,50万元的1个。同时,成功建设了长塘村500亩穿心莲标准化种植基地、新垌村198公顷穿心莲和艾草标准化种植基地;引进总投资1.6亿元的广西润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蛋鸡项目)入驻姚平村;引进万头奶牛项目入驻新华村并开工建设。
常抓队伍建设,凝聚干群“一条心”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章党纪党规等内容,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6次、廉政党课5次,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8次。充分利用谭寿林故居、陈岸故居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廉政教育,坚持以案为鉴,警示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引导教育党员干部自觉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不碰法纪“高压线”。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约谈和党内谈心谈话制度实施细则》,开展集体廉政谈话3次,个人谈心谈话163人次,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谈话提醒,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积极推动“红格善治工程”,组建1个大网格,27个中网格,503个小网格,组织机关干部95人实行“双报到”,下沉到各村(社区)网格中,促进干部转变作风,积极作为,全心聚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2021年,镇干部梁业成被评为2016-2020年广西法治建设先进个人,新华村干部李春景被“广西平安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评为2021年度优秀网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