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港南区木梓镇以开展“五问五争两承诺”行动为载体,坚持“抓党建、兴产业、强治理、惠民生”的发展战略,按照“开展自问自查、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整改提升”的基本步骤,不断强化干部作风,鼓舞广大干部提干劲、强效能、创标杆,积极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工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木梓镇以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动为契机,抓实做细干部教育培训。今年以来举办“对标联抓”工程和党组织书记业务能力素质培训4次,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题举办培训班32次,镇村干部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的斗志更加昂扬,热情更加饱满。打造一批新的党建服务阵地,大兴村、莲子村党群服务中心于7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镇17个村全部完成5万元以上,其中9个村10万元以上,5个村20万元以上,1个村50万元以上。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着力推动经济发展
木梓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凝聚强大合力,坚持一个项目、一名分管、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真正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着力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有序有力推进,用心用情、依法依规当好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金牌服务员”。总投资额26亿元的华润水泥精品玄武岩新材料基地项目已完成征租地1315.67公顷。武思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已基本完工。南玉高铁项目完成补征地36.17公顷,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问题32个。完成中广核港南区灯山岭风力发电项目木梓辖区内全部征租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完成签约面积220.08公顷。“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以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木梓高质量、大跨越发展。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木梓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进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建设。通过打造“茶企+合作社+茶农”发展模式,木梓阿婆茶累计种植面积超1320公顷,全面推动木梓阿婆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经济林地的优势,以“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全镇种植油茶1320多公顷,预计今年总产量达600多吨,产值达240多万元,带动200多户农户增收145万元,形成了“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农业产业经营格局,实现了农户山上上岗、家门口增收致富。设施农业招商成功签约4个项目,总投资额累计达1.7亿元。藿香中药材产业初步形成规模,种植面积达5280公顷,建成198公顷以上连片规模种植示范基地4个和年产600万株育苗大棚项目1个、大型收购加工厂1个,港南区藿香组培苗厂和精油提炼厂也正在积极建设中。持续推进乡村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投入625.7万元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装太阳能路灯880盏,硬化屯级道路10条2.47公里,硬化晒谷场1200平方米,新建篮球场4个,修建桥梁3座,新建农村产业配套项目4个和农村饮水工程项目2个。疏通村级排污管道40多处,完成农村厕所革命21户,农村危房改造12户。
聚焦清廉制度建设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全面推进村务和财务公开、专款专项公开、村级重大事务四议两公开,切实保障村级党员和普通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积极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及时查处和纠正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木梓镇在推进清廉乡村建设中,聚焦清廉制度机制建设,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所采取的实际行动。
夯实清廉乡村根基,定期对村党组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开展专项整治,17个行政村均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级事务运行开展全过程监督,切实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让“清风吹进家家户户”。同时积极发挥“领头雁”模范引领作用,村干部带头发展紫苏、藿香等特色产业,走出一条依托中药材富民兴村的好路子。积极完善基层治理制度,深入推进“红格善治工程”达标提质树品牌行动,排查涉稳风险隐患,全镇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4%,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夯实文化阵地建设 擦亮精神共富底色
为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推动“精神富有”成为“共同富裕”最亮底色,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木梓镇组织各类文艺汇演10余次、新时代阅读活动35次,以“接地气”的方式走进基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同时,为进一步弘扬时代新风、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木梓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号召志愿者开展房前屋后卫生整治、爱心义诊、电信反诈等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激活文化阵地,打造全民参与的精神共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