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港南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工作要求,深入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进一步提高科技服务农业成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力量。近日,该区开展“科技支农促春耕活动”,组织科技特派员精干力量深入辖区各镇田间地头,了解春耕生产情况,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2月14日,记者在港南区木格镇黄村义翔种养专业合作社内广藿香标准化种植生产基地看到,目前广霍香管理到位,生长良好。科技特派员们实地查看藿香生长情况,现场为种植大户、农户详细讲解了藿香种养的关键技术,积极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港南区30多名乡村科技特派员今天来到木格镇黄村开展科技支农促春耕活动,这里种植藿香是比较大规模的,所以我们今天主要指导农户进行移植育苗移植栽培工作,包括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方面,让产业发展得更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科技特派员杨巧说。
据了解,该合作社在木格镇和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积极响应港南区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的要求,广藿香生产基地由原先的225多亩流转增加到600亩,经过科技特派员的定期指导,农户精心培育,目前广霍香管理到位,生长良好,预计产值同比增加300万元,其中为本地村民提供务工岗位近40个,年增收达30万元以上。切实用科技帮助农民增收,实现种养效益最大化。
“去年我们村里种了225亩,通过土地流转,今年扩大了600多亩。预产量84万公斤,总产值500万左右。”藿香种植大户岑义翔说。
近年来,港南区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深入贯彻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2022年全区乡村科技特派员共选派56名,其中有来自自治区、市直有关部门的专家,也有港南区本地的农林水高科技人才,定期深入农村或农业生产基地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术指导等科技服务,有效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支撑性作用,全面盘活乡村振兴“一盘棋”。引进了桂热2号茶树苗等新品种19个;引进荔枝蛀蒂虫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试验示范、荔枝高接换种技术示范推广桑园高效等新技术,在13个基地已经进行了示范推广;服务农业产业基地达1054多个,面积达20万多亩,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2000多万元,辐射带动种养10万多亩,直接受益人达10万多人;开展科技培训64多期次,培训人数2000多人次。切实通过提供科技“金点子”鼓起农户们的“钱袋子”,助力农业特色产业振兴。
在科技特派员的助力下, 木格镇将利用中草药资源优势培育打造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提高药农科技素质。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等技术人员作用,抓好种植大户、散户的技术培训;在稳步发展广藿香、艾草等中药材的基础上,进一步瞄准市场要求,扩大种植面积,进一步开发土地潜力,鼓励动员农户流转荒地、坡旱地种植中药材,聚力提升企业精加工能力,健全延伸中药材产业链。
“木格镇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主要有天冬、藿香、艾草,去年我们一共种植中药材7500亩,4000多吨,产值接近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发展中药材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完善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发展,培育本土精油加工厂,还有深加工企业、产业链。”木格镇副镇长谭顺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