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南区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工作,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树立“高产、优质、经济、环保”施肥理念,围绕施肥新技术、肥料新产品和施用新方式新机具,强化创新驱动和服务推动,在相对集中连片的水稻田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模式,减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降低农民用肥成本,为确保夏粮丰产丰收提供有力支撑。
7月28日,港南区在木格镇盘古村召开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推广水稻侧深施肥现场会。推广会现场,参会人员一边听技术人员介绍核心要领,一边观摩本地种粮户现场操作演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水稻机械插秧与施肥一次性完成。伴着轰隆隆的机械声,一块3亩多的水稻高标田只需要30分钟便同时完成了插秧与施肥的工作,既省时又省力。
黄锦侨是本地的种粮大户,种田已有20多年。他告诉记者,以前都要忙活好一阵子才能完成插秧、施肥等种植工作。如今,有了水稻测深施肥插秧机,他们夫妻二人只用不到10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近170亩水稻田的插秧与施肥,省了不少人工成本。
黄锦侨表示:“现在机器都很先进了,能省人工,又能抢抓时间,产量也提高了。感谢政府部门帮助我们这些种粮大户,让我们有更大的积极性,现收入也提高了。”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作为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的一项新技术,主要是利用侧深施肥插秧机在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侧边3-5厘米,深度4-5厘米的土壤中,是一种定位、定量、均匀、可靠的施肥方法,可使水稻机械插秧与施肥同步完成。港南区在木格镇盘古村、寿莫村、良坡村及合岭村等水稻种植集中区域,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水稻配方肥+叶面肥+水稻侧深施肥+无人机施肥”模式“三新”技术集成示范区,既可以减轻肥料撒施人工成本,又能降低肥料流失,减少肥料施用量,与农民常规施肥对比,示范区每亩肥料施用量(折纯)减少10% 以上,亩节本增收100元以上。
“今年下半年,我们在木格镇的盘古村、寿莫村、良坡村和合岭村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第一可以减少人工施肥这个劳动成本;第二可以减少10%以上的肥料使用量;第三它对这个肥料的流失,也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说不管是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来说,都是很有好处的。目前,在这4个村屯,该技术推广面积达2500亩。”区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杨奕志介绍。
为进一步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港南区组织农业领域专家,结合示范区测产验收、田间试验、农户调查等工作开展实施效果评价,主要包括化肥减量、化肥利用率、增产增收、节本增效、品质提升和地力培肥等方面内容,为当地大规模推广“三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助力夏种跑出“加速度”。港南区水稻晚造种植面积有25.9万亩,目前已完成插秧约20.7万亩。下一步,将以水稻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建设“三新”技术核心示范区2个,面积5000亩以上,通过项目示范区建设,辐射带动全区推广施肥“三新”技术8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