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港北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强化和完善诉前调解对接机制,创新示范判决,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诉前调解做加法,诉讼增量做减法
港北区人民法院积极参与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解纷工作,主动延伸审判职能,靠前服务,在贵港市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解中心设立巡回法庭,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法律咨询、诉前调解、司法确认、速裁审判等一站式服务。同时,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对接,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构建分层递进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路径。今年以来,该院通过诉前调解成功化解纠纷3336件,办结“诉前调书”案件464件、“诉前调确”案件43件。联合贵港市人社局、贵港市住建局共计为781位农民工成功追回3128万元劳动报酬。
创新示范判决,高效化解群体纠纷
面对金融借款合同、物业服务合同等呈高发态势的群体性纠纷。港北区人民法院转变裁判理念,创新工作方式,在立案庭民事速裁团队增设系列案审判小组,运用“首案示范+集中审理”工作模式,对金融借款合同、信用卡/物业服务合同、商品房预售合同、保证保险合同、(担保公司)追偿权等六类系列案推行专业化、集约化、要素化、智能化立案审判机制,以高效低成本的方法达到解决一个、化解一片的社会效果。今年以来,该院系列案审判小组审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物业合同纠纷案件共计525件,平均审理周期同比缩短至23天、51天、60天,大大节约了司法资源和涉诉企业的诉讼成本。
筑牢基层防线,注重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
“乡亲们好,你们有关于法律问题可以向我们咨询……”法官们走进村头农舍,为辖区村民发放法律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没有借条可以起诉吗”“起诉状到底该怎么写”“邻里纠纷占地要怎么处理”……法官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问题,让群众真切感受零距离司法服务的力度和温度。
乡村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只有把基层基础工作做实做强,才能打通矛盾纠纷化解和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港北区人民法院始终牢固树立“抓前端、治未病”理念,通过组织党员干警进网格,集结“红色力量”做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工作,助推“红格善治工程”。联合区检察院、区司法局成立港北区行政争议调解中心,依法及时化解行政争议。联合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共同为基层企业及员工提供“家门口”的一站式诉讼和多元解纷服务,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不同群体,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引导群众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使纠纷化解关口前移,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该院在137个设立乡村社区法官联络点,在每个联络点分别派驻一名员额法官、法院干警,将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让群众体验到“家门口”的诉讼服务。今年来,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30件,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5次,服务人群1.5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