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晚稻喜获丰收,秋冬种植正当时。港北区全力抓好秋冬种植工作,积极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盘活冬闲田土地资源,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让“农闲田”变成“致富田”。
近日,走进港北区港城街道麻山村,看到刚刚收割的稻田上,村民正在驾驶拖拉机整理土地,随着机器驶过的地方,一条条田垄“拔地而起”,不远处的工人在农技人员指导下,正在有序施肥、种植马铃薯苗种,现场一片繁忙而热闹的景象。
据了解,该片马铃薯种植基地位于港城街道高产粮食示范基地内,水稻种植大户黄泽新在收割晚稻后,立刻种植马铃薯。黄泽新告诉笔者,今年是他利用秋冬农闲田种植马铃薯的第三年,种植面积约200亩,亩产量预计达到4000斤左右。马铃薯批发价平均每斤一块多,不愁销路,种植经济效益好,他充满了信心。
马铃薯长得好、长得快,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港北区港城街道农技人员根据马铃薯的种植生长周期提供专业性、针对性建议,包括种薯消毒、下种、施肥等环节,对农户进行现场指导,让农户掌握技术,科学种植马铃薯,确保高产稳产。
据港城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李毅介绍,马铃薯的种植周期为100天左右,目前种植的马铃薯,预计明年2月中旬可以收获,不会影响春季水稻种植,不仅充分利用农闲田,也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港北区积极谋划“稻粮”轮作、“稻菜”轮作、“稻+N”等高效种植模式,因势利导推广“一地多用”“一地多收”发展模式,在秋冬季节种植蔬菜、粮油作物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了解,港北区计划种植秋冬蔬菜面积约11万亩,秋冬马铃薯种植面积约1.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