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北讯 残疾人证是残疾人享受相关福利政策的依据。今年,港北区继续采取“上门评残、集中办证”的精准服务方式,有效解决部分残疾人因出门难、陪同难、经济困难等原因无法前往定点评残机构办理残疾人证的难题。
评残服务制度化。港北区建立上门评残服务机制,依托“流动服务车”,开展“上门办”服务。针对老年群体、行动不便人群特别是建档立卡脱贫户的实际情况,组织评定医生上门鉴定,实现办证“零距离”。
评残服务优质化。在开展入户评残过程中,港北区残联工作人员和评残医生详细询问申请人的既往病史、致残原因,查看医院诊断证明,依据标准评定残疾类别等级。同时,对家属如何科学做好残疾人日常护理工作提出康复建议和指导,并针对残疾人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进行心理疏导,让优质上门评残服务成为新常态。
上门服务精准化。港北区将残疾人办理工作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具体工作任务,对本辖区范围内持证或暂未持证的行动不便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重度困难残疾人和到期未换证的残疾人开展摸底排查,列出台账清单,提前沟通规划好入户路线,并收集好办证所需资料逐一鉴定,做到应办尽办,不漏一人。据统计,今年9月,港北区8个乡镇(街道)共摸排出需办证(换证)、评估的重度肢体、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员165人,已全部完成入户评残工作。其中150人通过鉴定取得残疾人证,占今年新办证(含到期换证)总人数的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