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北讯 金秋十月,港北区水稻陆续成熟,田间地头一片金黄。近日,在该区大圩镇新建村成片的稻田间,机声隆隆,收割机来回穿梭,将金黄色的水稻卷入“腹”中,不一会儿,与稻秆分离后的稻谷从出粮口倾泻而出,落入运输车的车斗中,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我们今年晚造种植水稻79公顷,主要种植‘百香139’等品种,每公顷产量约有7500公斤。水稻种植从育秧、插秧、无人机飞防到收割、烘干等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既提高种植效率,又保证了产量。”港北区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员李汉才介绍。收割后的稻谷直接运回该合作社的烘干车间,6座烘干塔满负荷运转,日烘干量可达6.5万公斤。
“近年来,我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51%,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港北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叶卓丹说。该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培育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推广水稻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种植技术,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今年该区种植晚稻约9260公顷,产量预计达5600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