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讯 布谷声声啼,催人春耕急。港北区认真贯彻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春节过后,迅速掀起机械化、科技化的春耕备耕热潮。
建设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是港北区闹春耕的重头戏。新年伊始,港北区立即组织辖区内的贵港市三禾米业有限公司、广西雄达米业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工厂育秧中心、稻谷烘干中心、粮食仓储中心、大米加工中心等“机械化、科技化”的粮食项目。2月22日,记者在市粤桂产业园贵港市三禾米业有限公司的水稻工厂育秧中心看到,大棚耸立,4万只绿色秧盘码放得整整齐齐。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安装育苗用播种机、自动供盘机、叠盘机、基土输送机、播种催芽器,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据公司机械化育秧中心主任徐立介绍:“机械化育秧中心季供秧2000亩,近期可点播育秧。机械化育秧与传统育秧相比,周期缩短半个月,有利抢农时,还节省大量的土地及劳力。”该公司总经理谭水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公司投资1350多万元建设以机械化为主的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除建水稻育秧、烘干、仓储、加工中心各1个外,还在大圩镇建立机械化水稻产业示范基地1300多亩,辐射带动当地水稻生产机械化社会化服务面积1.5万多亩。
雄达米业公司也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2月23日,记者来到广西雄达米业有限公司的机械化水稻产业示范基地港北区庆丰镇六松、新圩村采访。村民们正在忙着春播春耕,场面热火朝天。该公司总经理谭水雄介绍,公司对示范基地实行“统一种植优质品种、统一机械育秧、统一机械耙田、统一机械插秧、统一机防治病虫害、统一水肥管理、统一机械收割、统一稻谷烘干”等“八统一”的“科技化”“机械化”耕作模式,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开展科技化、机械化种植水稻。
高效的机械化作业是港北区现代农耕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港北区荣获“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据了解,港北区农机总动力达50.52万千瓦,拥有各类主要农业机械达81586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237台,拖拉机配套机具16745台套;水稻联合收割机802台,水稻插秧机2324台,耕整机、微耕机10074台;有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18个,育秧设备34套,单季育秧能力7.5万亩;谷物烘干机135台,每批次烘干能力达2460吨,植保无人机89台,储粮仓容10万多吨,大米加工设备9800多台套,年加工能力25多万吨。港北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谭瑞喜副主任介绍,目前,区农机服务中心和各乡镇农业农村中心派出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维修农机具,同时引导农机配件经销商做好配件的供应;各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已备好育秧床土、基质泥4.6万立方米,秧盘160万个,稻种24万公斤,目前已播种9万公斤,育秧1.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