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贵港市遭遇寒冷天气,港北区迅速组织农业农村局相关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在指导种植大户做好防御工作的同时,让种植大户抢抓市场蔬菜需求量大的有利时机,组织村民到蔬菜基地抢收蔬菜,确保种植户丰产丰收。
1月17日,记者在大圩镇新建村的贵港益新家庭农场看到,田间地头一颗颗绿油油的大肉芥菜长势喜人,村民们正顶着严寒,穿着水鞋,手持镰刀,在菜地里忙活。割菜、去叶、打包、装车……一派忙碌的景象尽收眼底。
秋收以后,以往许多农田都撂荒了,为了提高农田的利用率,益新家庭农场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切实盘活闲置农田推广蔬菜规模化种植,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同时也给村民带来了实惠。村民过来采收蔬菜,每天可以拿到100元的工资,实现家门口就业。
“去年收割晚稻后,我利用冬闲田种了300多亩的蔬菜,现在蔬菜陆陆续续上市,准备过年了,市场需求量比较大,我们克服寒冷天气的困难,每天都请几十名村民来收蔬菜,每天收50000斤左右,主要销往梧州、柳州等地,蔬菜供应可持续到4月份,预计收入130万元左右。”益新家庭农场负责人李付生高兴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港北区积极探索推广“稻菜”轮种模式,充分利用土地的空闲期发展冬种蔬菜,让“冬闲田”成为“增收田”。截至目前,全区利用“冬闲田”种植芥菜、菜心、大白菜、竹筒菜、马铃薯等约10.7万亩,有效促进冬季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下一步,港北区将统筹抓好冬季农业生产,积极发动更多村民加入到“稻菜”轮种里来,让农田休耕的“空白期”成为增收的“黄金期”,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