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北讯 近日,在港北区大圩镇东篁村东豪屯,村民何达强在楼顶一边晒玉米,一边和笔者拉起了家常。他说,危改项目支持2.45万元,自己攒了点钱,还借了点,2018年建了这幢新房子。“房子住了四年多,不漏雨、不渗水,而且还有卧室、客厅、厕所。”何达强感动地说,“之前,建新房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非常感谢党的好政策!”
住房问题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住有所居”承载着人民群众对住房的朴实期待与梦想。港北区始终坚持将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五年来,投入资金3406.56万元,落实完成危房改造1143户,在2021年绩效考评中评价为优秀。同时,持续开展住房安全动态月监测巡查,守住“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底线。
近年来,港北区危房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尤其是该区刀刃向内,解决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持续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让百姓实现从“有居”到“优居”的转变。
老旧小区改造关乎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现在的金港大道工行小区,路面平整了,“空中蜘蛛网”不见了,私搭乱建也拆除了,整体形象有了明显的改善。同属于老旧小区的广西第六地质队小区已有20岁“高龄”,曾是无人管理的“真空”小区。“小区有15栋居民楼,以前没有施划停车位,车辆乱停乱放,堵路又堵心。”居民老李告诉笔者,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小区拓宽硬化了道路、施划了停车位、增设了监控及照明设施,还增加了健身、休闲区域,老旧小区走出了“现代范儿”,居民的安全指数和幸福指数大大提升。2019年以来,港北区投入资金2.45亿元,完成老旧房屋改造45个项目2252户。
近年来,港北辖区棚户区改造安置区项目共16个,共建设安置房源2.0431万套。目前,天河花园、震塘棚户区、两桥棚户区、港城棚户区、永新安置区、棉村安置区A标段、堤路园(二)A7个安置区已进行选房交房工作,共选房源5830套,面积56.65万平方米。公租房分配入住2485套。
港北区集中整治困扰群众入住多年却无法办理不动产证的问题,以“坚决不把历史问题再留给历史”的责任担当,解决了占地5.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32万平米房屋的办证难题,惠及533户家庭,解开了百姓“心结”,赢得了群众点赞。
该区还以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创新,深化“先锋物业”管理模式,稳步提升“红色一家”物业覆盖面。积极推行物业企业评价、退出、兜底三大机制,构建“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分类施策、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小区治理新局面。今年以来,该区及时协调解决小区治理难题2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