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 > 正文

忆文艺盛会,讲荷城故事

2025-01-11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陈谊军  

2019年1月和2020年1月,我有幸两次参加贵港市新春文艺座谈会。其中,在第二次座谈会上,我还作为文艺界代表作了发言。

我们历来重视对文艺的培育与发展,重视对文艺的鼓励与支持。比如,2024年11月16日晚,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自治区主席蓝天立,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潘岳,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自治区政协主席孙大伟,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维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宣传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宋德民出席活动。这充分见证了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文艺创作的强烈关注、大力支持。11月15日,作为“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系列活动之一,单独设置后的广西作家协会揭牌仪式在南宁举行。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等共同为广西作家协会揭牌,机构设置上的升级,也给广大文艺创作者增添了立足新起点、创作好作品的强大动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营造良好文艺环境,需要我们行动起来,主动作为,通过举办文艺创作座谈会、颁奖会以及加强人才团队建设等措施,凝聚最强力量,奋力向文艺高峰迈进。从这个意义上说,每年以举办文艺座谈会等形式,盘点文艺创作情况,展示文艺精品,激发文艺创作热情,作用尤其重要。

我还于2024年1月参加了桂平市文化文艺工作座谈会。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作为文艺创作者,我们要把贵港故事讲好,就要有文艺自信,就要用好文艺创作的源泉。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郡新城,贵港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有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有着发展进程中值得书写的各类故事等。这些丰富的文艺创作源泉,在文艺创作者的手中,应得到更充分的运用。比如,贵港话剧《压舱石》曾获广西戏剧展演大型剧目铜奖的殊荣,就是用好贵港历史题材的一个生动例子。又如,2023年任天野出演《红石滩阻击战》,由此,有朋友说起我曾创作的长篇小说《红石矶》。我曾于2017年前把自己创作的《红石矶》改成电影剧本,投稿参加“八一杯”军事题材的电影剧本征集。后来,因为市场化原因,需个人投资50万元,再加上忙于生计等,此事便搁置起来。《红石矶》讲述真实发生于桂平、武宣交界的红石滩(又名红石矶)抗日烽火故事。我从仅三百多字的一段史实中,深度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将情节扩展至淞沪会战、衡阳会战等,而小说中的黄埔军校分校、平南丹竹机场之战、桂柳会战蒙圩之战等,甚至我曾任教的盘石村有过的战斗事迹,都在小说中进行了重现,让小说逼近真实,给读者呈现小说中的历史、历史中的“小说”。当然,为了让小说影视化因素更强,在小说中,我还贯穿了悲欢离合、特定事件印记下的爱情故事,使小说的线条更加丰富细腻。从这些创作经验来看,好的故事,总是能够被人想起,总是能够被人发现的,用好贵港故事,用好身边的文艺源泉,是容易深得受众欢迎的,是能够扩大贵港文化影响力的。所以,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打开创作格局,坚持用好的文艺作品为贵港抒写、为贵港抒情、为贵港抒怀,善于古为今用,善于深层挖掘,善于提炼升华,让精品力作成为促进贵港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一抹亮丽风景。

我曾记得,当年在文艺座谈会上,著名作家潘大林发出了“为讲好贵港故事而努力”的心声。唱响主旋律,传递荷城正能量,持续贡献文艺力量,就要讲好贵港故事,深度挖掘文艺的正能量,引导市民群众追求精神价值与激发精神动力,更加充分地体现文艺创作助力贵港发展的内生因素,更加有力地鼓舞士气,提振精神,大力弘扬优秀品质,从而为奋进中的贵港注入精神力量和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比如,沈从文的《边城》就是作家对于家乡最有力度的文化演绎,通过一部小说带起了一个地方的深情、深远人文回味,让凤凰古城走出了地域的框束,一跃成为经久不息的传奇之地,成为本地人眼中自豪的精神家园。那么,作为贵港本土的作家,我们也应该重视对本土人物、本土历史的挖掘。比如,我作为第一作者创作的报告文学《黄日葵——广西籍第一位中共党员》,就是以出生在桂平城厢街的黄日葵的故事,以人物传记的方式,深度诠释其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全面呈现黄日葵先驱的高风亮节,既让人读出本土英雄的崇高品格,也让人汲取历史中的革命精神养分,提振昂扬向上的斗志。我们身边不缺好故事,在党的关心关怀下,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文艺创作,提升文艺作品的高度和境界,从行动上潜心创作出更多的文艺精品力作,进一步将文艺创作的精品转化为贵港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转化为贵港文化的亮丽名片,持续提供最好的精神文化营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