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 > 正文

蛇年说蛇

2025-01-11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甘智勇  

甲辰过后是乙巳,巳对应的生肖是蛇。因此,2025年为蛇年。蛇在我的记忆深处,是骇然之物。曾读过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所以小时候看到蛇都是“两股战战”。

孩提时,我们的所有玩耍都离不开乡村,因此也与蛇有关。到了夏季,特别是雨后初晴,我常常和伙伴们到竹林里摘野笋,这些笋手指头大小,剥皮后放热水浸泡几个钟后,便可下锅炒,相当嫩脆可口。但大点的伙伴为了能摘多点,便会恐吓我们说竹林里有青竹蛇,吓得我们不敢进去。儿时我们也常常到溪河里抓鱼捉蛤,我们用小手慢慢地探进溪洞里,有时会掏出泥鳅或者是塘角之类的鱼来。捉鱼可不能太用力,它们都是“吃软不吃硬”。有时会摸到一条长长的滑滑的东西,心中窃喜,以为是黄鳝,轻轻揽出洞口,一看却是红花蛇,虽然没有毒,却也吓得屁滚尿流,惊叫一声后,立马用力甩出去。

年岁稍长后,对蛇不再那么恐惧。慢慢地懂得我们的祖先是尊奉和崇拜蛇的,后来的崇龙思想,应该是由崇蛇衍化而来的。因为相传我们的始祖伏羲与女娲的形象,按《列子·黄帝篇》描绘,就是“蛇身人面”。华夏民族的图腾是龙,而龙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都是蛇。蛇,民间俗称小龙,所以我们既可以称是“龙的传人”,也可以说是蛇的后代。有一些地方至今还有许多蛇神庙和蛇王庙,保留着不少崇蛇习俗。

蛇较早出现在我国的文学典籍中。如《诗经》中的《小雅·斯干》里有“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将梦中出现蛇作为生女的吉兆。就连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在《天问》中也写到了:“雄虺九首,倏忽焉在……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不但惊叹蛇的敏捷,也错愕蛇的能量。人蛇相恋的故事,如“白蛇传”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白娘子从迷惑凡人的“妖魔”变成了拥有人性的“贤妻”,人们塑造了一个一心向善、知恩图报的“蛇精”形象,并迂回曲折地融入爱情、苦情等戏码,使得蛇在中国文化中又增添了一抹浪漫和感人的色彩。

蛇给我们的启示也相当大。如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太极拳,就是受到“鹰蛇相搏”的启发,另外,八卦掌、形意拳、少林拳中的蛇形拳等拳法都对蛇的动作有极大的参照。就连一些书法家也尊蛇为师,如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观赏“草圣”怀素的书法时,作诗一首《墨蛇颂》:“此书惊蛇入草,书成不知绝倒。自疑怀素前身,今生笔法更老。”黄庭坚对怀素的书法赞叹不已,觉得他的线条犹如受惊的蛇逃进草丛之中一样,笔墨流畅自然。

其实,蛇在现实生活中还颇有实用价值。经千年实践,人们发现,蛇胆明目、蛇血驱风、蛇油护肤、蛇肉可食、蛇毒治病、蛇皮制鼓……蛇可谓全身是宝。蛇年将至,恭祝大家:蛇行天下,岁岁平安!蛟龙在天,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