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 > 正文

听那 大藤峡的涛声

2024-12-29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宋春来  

当我站在大藤峡水利枢纽巍峨的坝体前,聆听那江水拍岸的涛声,仿佛正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份来自历史深处的呼唤。

大藤峡是广西境内最长的江河峡谷,全长44公里,两岸群峰耸峙,危岩奇突,素有“广西小三峡”之称。徐霞客曾在游记中对峡谷最险峻之处这样描述:“大江南北两崖,俱有石突江中,云昔有巨藤横驾江上。”那所谓的“巨藤”也就是传说中的“大藤”。据传,以前在大藤峡的碧滩与出口处的弩滩之间,有大藤大如斗,大藤从山上蔓延过江,横跨江面,昼沉夜浮,村民得以缘藤渡江,“大藤峡”因此得名。

由于大藤峡山高峡险,古往今来,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明洪武四年(1371年)到天启七年(1627年),前后200多年间此起彼伏的瑶民起义就在这里爆发。而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也是在大藤峡附近爆发的。在此间为美好生活前赴后继的人们,他们就是在追逐自己的梦!

在一个半世纪前的晚清同治年间,桂平城厢的读书人周溯贤就有大藤峡之梦,他曾撰写过《弩滩马流滩开渠议》一文,提出了在大藤峡出口的弩滩开筑石渠兴修水利的建议。而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中也提出过“改良西江”、建设西江水利枢纽的设想。而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只有在今天的中国才可以圆梦。2014年11月,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破土动工,总投资达357.36亿元,是国务院批准的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也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和“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其主要建筑物——挡水坝、泄水闸、发电厂房、船闸及鱼道等,如同巨人的臂膀,紧紧拥抱着西江,调节着水流,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繁荣。

我看这挡水坝,如同一位坚毅的守护者,屹立于江上,将汹涌的江水驯服为温顺的碧波;泄水闸,则是江河的调节器,在需要时释放江水,保障上下游安全;发电厂房内,8台机组将水能转化为电能,一年可以发电60.5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0万吨。在发电方面,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自2020年4月30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以来,至今已累计发电近180亿度,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作出积极贡献。而在灌溉方面,大藤峡灌区润泽了桂中广袤的田畴,120万亩耕地得以解渴,138万多人的干旱缺水问题得以解决。

这项通江达海的超级工程可谓举足轻重。在航运方面,自2020年3月试通航运行以来,过闸核载量已突破3亿吨,带动近200亿元产业。大藤峡的船闸于2020年投运后,高峡平湖渠化了枢纽上游100多公里的航道,积蓄的水量将险滩、礁石淹没,让航道变深变宽,曾经的“魔鬼航道”成了历史。峡谷之内,波澜不惊,使航运时间明显缩短,船舶核载量大大增加,因此货物运输单位能耗大幅降低。之前,枯水期仅容300吨小船蹒跚而行,如今碧波之上,3000吨的大型船舶安然穿梭,达到了内河航运最高等级,年均货运量由原来的1000万吨之基,跃升至5400多万吨,让黄金水道的承载之梦成为了一幅幅绿色、和谐的水运蓝图。

在浩瀚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篇章中,其非凡的防洪与补水之功,悄然绽放着璀璨的光芒。它坐拥34.79亿立方米的库容,防洪库容更是高达15亿立方米,仿佛一位守护西江流域的英勇卫士。在防洪应急方面,它以其坚不可摧的力量,将梧州市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至100年一遇,将珠江三角洲的防洪标准由100年一遇提高至200年一遇。运行几年来,已成功防御9次西江编号洪水,展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和谐共舞。今年6月,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遭遇了近15年来最大的洪水,然而,在这场与自然的较量中,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犹如一位坚强的战士,以沉稳与坚韧,从容地接受了洪水的洗礼。

在水资源的调配与压咸补淡的战役中,大藤峡以其雄浑之力抒写了让人瞩目的篇章。它已将流域应急补水的响应时间,从往昔的10日,奇迹般地缩短至仅仅3日之期。近几年来,它已16次挺身而出应急补水,慷慨地倾泻出总计25.7亿立方米的生命之源,为粤港澳大湾区筑起了一道道用水安全防线。试想,那亿万立方米的清水,自巍峨大坝中奔腾而下,不仅强势地压制了肆虐的咸潮,更让苦涩的自来水重新变得清澈甘甜,这将让人多么愉悦啊!也许只有饱受过咸潮之苦的人,方能深刻体会到这份润泽人心的甘甜。

全国最大的水生态保护工程体系就在这里。这是自然与智慧交织的梦幻篇章,“一中心”即红水河珍稀鱼类保育中心,这犹如红水河儿女温柔地守护着水世界的精灵;蜿蜒的“双鱼道”即黔江主坝与南木江的生态鱼道,仿佛就是鱼儿穿梭时空的秘境之门。走近生态鱼道,你会看到清澈的水流中,鱼儿欢快地游动,它们通过这里会找到可以繁衍生息的梦里故乡。据了解,这里目前已观测到82种鱼类洄游。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双增殖站”也就是大藤峡与来宾鱼类增殖站,它们并肩为鱼群繁衍筑起希望的港湾;更有“五人造生境”,那是四处人工鱼巢与一处人造产卵场——整个体系都在精心编织着生命的摇篮,共同勾勒出一幅鱼类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和谐图谱。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水域里,科技之光已成功解锁了10种珍稀鱼类的人工繁育奥秘。另外,自2020年起,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达22次,累计放流了1545万尾珍稀、特有及经济鱼类回归自然的怀抱,其中超过240万尾是自主繁育的幼鱼,它们带着人类的善意与自然的期许,游弋于珠江流域的碧波之间。这不仅是一场生命的礼赞,更是对珠江流域水生态健康深情的守护。每一尾鱼儿的跃动,都是对生物多样性、稳定性与持续性的深情告白。

在观景台上,我的目光又回到滚滚江流,望着一艘艘货物船依次进入到船闸——“天下第一门”,它的高度相当于16层楼,单扇门面积相当于两个半篮球场大小。它的制造和安装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又多么让人自豪啊!大藤峡的涛声啊,你听到了吗?这是历史与未来的交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

大藤峡水利枢纽的建成,不仅解决了西江流域的防洪、发电、航运等问题,更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它如同一座丰碑,铭记着建设者的汗水与智慧,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大藤峡的涛声啊,你听到了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藤峡的涛声啊,你听到了吗?“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历史在这里回响,未来也在召唤,而我们会在时代的涛声中行进,因为我们心中有永恒的信念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