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正飘香的深秋,周末我回桂平市区娘家看望父母。早餐过后,爸爸穿戴整齐地说要出去买菜。我一眼就看见了爸爸脚上特别的鞋子——一双九成新的解放鞋。我心里纳闷,我们给爸爸买的款式时尚的鞋子他为啥不穿?而且他离开海南岛部队也快40年了,怎么会有解放鞋呢?难道是因为怀念部队生活自己买来穿的?
看着一脸困惑的我,爸爸哂然一笑,说当时在部队每年都会发两双解放鞋用于平时训练和生活,因为很难穿得坏,所以把穿不完的鞋子都存下来,等到从部队转业回来时已经存了几大箱,一直穿到现在。
存了几大箱?更加惊讶的我心想:爸爸是1965年参军的,如果从参军第一年开始存鞋的话,是不是有些鞋子已经距离今天快60年了?而且是存了几大箱,这得多节俭多爱惜这些鞋子才能顺利地“存”下来。接着我开始怀疑鞋子的质量,按理说,鞋底是橡胶做的,鞋面是帆布,几十年过去了,即使鞋面未破,但鞋底也应该老化变得稀巴烂了吧?然而,当爸爸翻开鞋底给我看时,我简直是震惊了,完好无损的橡胶鞋底毫无破损,我想用“杠杠”两个字来形容鞋子的质量,可发现这个词明显表达不出我想表达的意思。
“这鞋子在部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海陆空’。”爸爸继续解释,意思是穿着这双鞋子可以开飞机,可以下海,更可以在陆地上奔跑,随时集合。没想到当年的战士们还能如此乐观地调侃彼时无比艰苦的守岛生活。话一说完,爸爸又兴致勃勃地掏出他随身携带的引以为傲的证件——退役军人优待证。优待证封面以红色为基调,以五角星为背景,仿佛昭示着军人坚定不移、保家卫国的决心。翻开内页,证件上赫然标着爸爸的服役年限:19年1个月。19年1个月,人的一生有多少个19年?爸爸和许许多多人民子弟兵一样,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着守护万里海疆的故事。当然,因为守岛,他们也因此失去了无数个与家人团聚的日日夜夜,这些失去的,几十年来爸爸从未和我们提过。
看着这双解放鞋,听着爸爸的故事,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陪同爸爸去海南西沙群岛的日子。
在去海岛的路上,我问爸爸,在部队那么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回答:守坑道。
为什么是守坑道呢?提到我国最近的战争,大家也许更多的是知道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我们狠狠地教训了侵略者。但对于20世纪70年代守护西沙群岛的那场战役估计了解的人并不多。那时,爸爸作为海南战区守备团的第二梯队作训参谋,连同他的战友们一起,经常开展军事演习,共同守在海南三亚藤桥的坑道里,每次一守就是一个星期。守坑道意味着随时准备出发参加西沙群岛保卫战,整个作训部队全部进入坑道,要做好“三防”,即防原子弹、防细菌、防化学武器。因此,用理想、信念对抗潮湿、黑暗,几乎成了他们蹲坑的全部。用爸爸的话来说就是,为了做好战斗准备,一进坑道,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黑夜。这样的日子,在西沙群岛收复前每年都要反复进行,不少战士甚至因为在潮湿的坑道里蹲的时间过长,后来得了严重的风湿病。到了1974年,当解放军第一梯队胜利夺回西沙群岛的消息传回时,爸爸才和战士们从坑道里彻底转移出来。因此,爸爸对于西沙群岛的感情之深不言而喻。了解到这些,我才彻底明白,每次去海边游玩,全家人看见大海都兴奋得急着要跳进去游泳,只有爸爸站在海边安安静静地远远地望着,不愿意靠近海水半步。因为当年海训的时候,每个战士每天都要在海水里泡上七八个小时,与海浪搏击,咸咸的海水黏着皮肤,又经阳光暴晒,几乎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脱上几层皮。所以,退役后的他们,如果有选择,都不会愿意再往海里钻了。看着爸爸在岸上孤独站立的身影,我感慨万千,海风带走了爸爸们曾经的艰苦岁月,海水冲走了他们的青春,却带不走冲不淡他们一心为国的壮志豪情。
如今,爸爸为了弥补当年对妈妈和家里的亏欠,每天清晨要做的,就是悠然骑上小电驴,穿着那双几十年前留下来但却依然坚挺的解放鞋,穿行在市区的街巷、菜市场,采买每天生活需要的果蔬,为家人做可口的饭菜。脚上那双解放鞋,见证了爸爸20世纪60、70、80年代在海南岛部队作训、蹲坑、生活的日子,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子弟兵为了保家卫国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具体行动,更见证了今天所有中国人的幸福生活。
致敬这双解放鞋!致敬人民子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