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回老家,见邻居老奶奶家院子里晒了一大片萝卜,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一阵阵清香,让人顿感口舌生津。
在农村,每年秋冬季,许多人家纷纷把萝卜洗净,切成长条状,在缸里腌制一下,再拿到太阳底下晾晒,一缸萝卜干,全家人能吃上一个冬天。奶奶在世时,就特别喜欢腌制萝卜干。奶奶是一个典型的“冬藏家”,因为在奶奶看来,做好“冬藏”关乎着一家人吃饭的大事。
奶奶“冬藏”最多的当是山芋。山芋皮特别细,到了冬天,最怕受冻,如果收藏不好,肉质就会腐坏。家里厨房灶台下是最暖和的地方,奶奶会挖一个“地窖”,里面铺上细碎的草料,然后把山芋埋入草料里,上面用稻草盖好。这样收藏的山芋,到了冬天,无论怎样寒冷,山芋始终完好无损,全家人在寒冬腊月也能吃上新鲜山芋。
在奶奶“冬藏”的菜肴中,我最爱吃的,当是豇豆干和扁豆干。豇豆和扁豆是农家秋天最普遍的菜肴。在我家屋后有一块菜地,每年秋天,奶奶就会提着铁锹去点豆子,豇豆和扁豆很快开花、结果。奶奶把采摘回来的豇豆和扁豆放进铁锅里,用开水焯一下,捞出用冷水浸泡一会,捞起拿到院中沥水晒干,就可以用塑料袋装好扎紧袋口收藏了。
做豇豆干和扁豆干这道菜,没有油是不行的。那时,每年春天,母亲就从集镇上买回一头乳猪饲养,等到立冬猪肥,父亲就会请来屠夫,把猪宰杀后腌入大缸。奶奶是一个腌肉好手,只要有太阳,她就会把一块块腊肉拿到外面晒。有了腊肉,再做豇豆干和扁豆干这道菜就好吃了。只见母亲用菜刀割下一块肥腊肉,放入锅中慢慢熬,等猪油从腊肉中炸出来后,再放入豇豆干和扁豆干,配以葱、蒜和生姜等佐料,熬煮至软烂,一道活色生香的腊肉烧豇豆干和扁豆干菜,就成了我们冬天最爱吃的菜肴。
奶奶擅长做“冬藏”,在那物资短缺的年代,没有让全家人在冬天忍饥挨饿。后来奶奶去世了,“冬藏”的习惯传给了母亲。现在每年刚入冬,母亲除了准备萝卜干、豇豆干和扁豆干外,还会腌鱼、腌肉,特别是母亲腌制的腊肠,是我家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菜肴。
《荀子·王制》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奶奶不懂得什么荀子,更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她只知道民以食为天,如果不做好“冬藏”,当寒冬腊月来临,万物萧条时,就会挨饿受冻。如今回想起奶奶的“冬藏”时,除了对奶奶深深的怀念,更感佩奶奶的生活智慧,万事有备而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