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 > 正文

诗心永远年轻——读高瞻诗集《守望千年》

2024-10-20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宋春来  

高瞻的诗集《千年守望》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四个专辑,即“守望一年:节气布山”“太阳正在升起(十年诗选[2004-2014])”“郁江往事(近年诗选[2015-2020])”及“你说他说(相关评论)”,全书收录了作者各个时期的诗作100余首及相关评论5篇。

诗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诗人对二十四节气的抒写和感悟。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是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而认知一年中时节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诗人笔下流淌不息的灵感源泉。

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如春分日暖花开,夏至蝉鸣悠长,多少诗人沉浸其中,用心感受节气变换带来的细微变化,让诗歌充满生活的温度与色彩。诗人高瞻也如此,他的这部分诗歌,有感悟时节之美的,有感伤时光流逝的,有追忆往昔或怀想故乡的,有沉思或冥想的,甚至有缅怀在地震中遇难同胞的等等。如在《立春》中,“江南在一片水声中回过神来/潮起又潮落。朵朵笑声是白云朵朵……春色如潮,生命如磐不舍昼夜,此起彼伏”,这是时节之美。又如,“不用煽情。唯有怀念/去春的雨水,故国的花园还有近将百岁的祖辈/他们在生命之门前含笑微度”(《清明》),这是对故乡和亲人怀念。又如,“谷雨来临。悲伤的春天,请放慢你的脚步/播种开始。坚强的泪水,请你再加快脚步/慢些,再慢些,不要吵醒雪域高原上遇难者的亡灵……”(《谷雨》),这是谷雨当天为哀悼遇难同胞而写的。毫无疑问,这些都是诗人的有感而发。正因为这些诗句源自心灵深处的触动,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所以才让读者在字里行间,共鸣到诗人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

诗歌是诗人情感与智慧的结晶。围绕二十四节气写诗,需要诗人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备敏锐的感知力与创新能力,才能让每一首诗都成为连接古今、沟通自然的桥梁,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节气的韵律与生命的律动。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媒体工作的诗人,时代的敏感者与记录者,高瞻毫无疑问能够在时令变动中发现微光,在喧嚣中捕捉到宁静,将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感瞬间,定格成诗行。

在时光的织锦里,现代诗歌,以其自由不羁的形式、深邃多元的情感表达,探索着当代人的心灵宇宙;而古典诗歌,则是那历经千年沉淀的文化瑰宝,以其精练的语言、悠远的意境,滋养着后世文学的灵魂。阅读高瞻诗歌,可以品味到他是一个善于从古典诗歌中汲取养分的诗人。如他的《清明之如梦令》,“一湖月光飘零, 十万梨花已放/江水吹来你的气息/一如往年/宛若吴歌,浅吟低唱……”又如他的《月光熊照耀》,“月光在南山上游荡,他看见一棵苇草无眠/他看见风吹酒阑他看到海在山这边/背灯和月,一些白云浮出水面……”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月”“水”“花”等自然元素,不仅是自然之美的象征,更是情感寄托的载体。高瞻将这些意象或其意境融入他的新诗中,使古典之美在他的现代诗或者说在现代语境下得到传承。

古典诗歌的哲思与情感深度,是现代诗歌不可或缺的灵感源泉,从“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感慨,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古典诗词中的深刻哲理与丰富情感,激发了现代诗人的思考,这方面,高瞻受苏东坡影响显而易见,在他的诗中亦常见其积极乐观和宁静平和的心态,可谓得失了无忧,来去都随缘。如,“这么多春风,带走了青春汗水热血和爱/……这么多桃花,再一次把航程次第吹响”(《春天,九洲江》),“今日的腿抽筋和痛都不在话下……一直在路上/这才是一生不变的宿命”(《朝觐圣堂山》),正如高瞻在答钟世华访谈时说的,“苏轼对我的影响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当然是他积极的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他的豪放以及他的乐观精神,无论他身处何种不利环境,他都能豁达对待,这在一般人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其次是他的诗文,他豪放时可以持铁板高歌大江东去,柔情时又可令人肝肠寸断。他的《自评文》虽不足百字,却涵盖了他一生的作文主张,自以为是万世师表。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雨水十四行组诗中,我就化用了很多他的诗句或意境。”

古典诗词讲究平仄、对仗之美,现代诗虽不再拘泥于严格的格律,但其语言的音乐性仍值得追求。在诗意音韵的流淌中,感受诗人细腻的心绪与哲思,简洁中蕴含力量,平凡里见真章,这才让人回味。高瞻不少诗歌具有这样的品性,既传达出诗的意境,也增强感染力。这不仅是形式上对古典诗歌的借鉴,更是精神上的传承与创新。

高瞻16岁开始发表诗作,23岁加入广西作家协会,可谓年少成名。他当过兵、立过功,现为媒体人,业余才是诗人。在人生的中场,许多诗人面临着岁月的沉淀与生活的重压,但正是这份经历,成为了他们笔下最宝贵的素材。因此保持一颗年轻的诗心,不仅是对青春的追忆,更是对生活无限热爱的体现。“我知道风在来的路上 所有虚无与沉醉/一朵莲花在雨声中觉醒/我知道 这绝不是瞬间的断裂/因为河山仍在崛起 秀美清静”(《我希望每朵花都能结果(组诗)》之《瞬间的断裂》),高瞻显然是清醒的。作为坚持诗歌创作数十年之久的人,高瞻学会了在平凡中发现不凡。日落日出,一草一木,欢乐或忧伤,相聚或别离,都成了激发他灵感的源泉。心灵永远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向往,笔下的诗句才能源源不断。

写诗之余,高瞻近几年还迷上传统中医研究并大力弘扬,这也是他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的明证,这些也许正逐渐成为他创作的养分。在他不少诗作中,可以看到他总能以诗意的眼光去解读人生的际遇和孤独,“在这世上 诗歌也不爱自己/就算桃之夭夭 就算当窗理云鬓/都不是史记//在这沸腾的人世 如果我日渐孤僻/那就算桃花春汛/清晨将至 也依然热泪满地”(《清晨》),这是诗人用诗歌记录生命的痕迹。热情地拥抱每一个当下,他的诗心就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