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 > 正文

母亲的菜园子

2022-09-25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刘海媛  

布满嫩绿叶子的篱笆,将一亩田土密密地围了起来,一垄一垄的青菜鲜嫩欲滴,白菜、萝卜、油麦菜、芥蓝、马铃薯、芥菜、包菜、菠菜、火筒菜、芫荽、辣椒、姜葱蒜……各式各样,冬日里能长的,都长在了母亲的菜园子里,渲染出一片绿意盎然。母亲似乎格外偏爱绿色,浅绿、深绿、淡绿、浓绿、墨绿、嫩绿,大地上的最平凡可见的颜色,灼人眼球而发人深省。

母亲到南宁帮带孙子孙女后,小区的屋角成了母亲的菜园子。“土壤布在田,能者以为富。”“瓦砾虽费犁,土壤颇肥衍。”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本源,可是小区屋角只零星的堆起小小的几个土堆,不足以满足母亲菜园子的需求。但母亲仍找出掩埋在柜底深处的围兜,拿起她种菜的家伙出发了。

晚上吃饭时,母亲仍在絮絮叨叨地念叨种子什么时候生芽,什么时候可以移植菜秧,什么时候我们的餐桌上能出现自己种的青菜。在这封闭的房子里,万家灯火时,电视喧嚣,孙女打闹,餐桌圆满,渲染出一片温情脉脉,母亲感到了久违的安心舒适,话语也渐渐多了起来,甚至回忆起我们姐弟仨讨厌吃青菜的窘事,脸上的皱纹随着笑容舒展开来,黝黑的大地肤色在灯光的温润下也稍显白皙了起来,仿佛洗褪了根深蒂固的农民本色,在夜色中与南宁这座城市融于一体。说到高兴处,甚至声震屋瓦,抖落一地平日里被高大繁华的城市压制出的一身胆怯。

母亲的菜一天一天长起来了,时间在它们身上停留得格外明显,它们掩映在高大的灰色主调建筑和凌乱的绿化带中,肆意生长。

家里的阳台也被母亲全方位开发出来。五平米大的阳台,里三层,外三层,上下也三层;铁质的架子,木制的架子,防盗窗也是他们的落脚点;瓷盆,塑料箱,都是母亲种菜的地,菠菜、生菜、姜葱蒜、莴苣叶、大小青辣椒,不多不少,一共8种24盆。光影交错下,错落有致,一片郁郁葱葱。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根系不深,只能活成盆中景观。为了获得更多生存空间,它们歪曲着自己的身体,努力往阳台外伸展,争夺阳光的恩宠。浓重的生命气息挤压在这狭窄的阳台,把自然赋予它们的颜色渲染得熠熠生辉,展现生命的奥秘。

我仍记得小时候母亲的菜园子又多又大又宽,蔬菜种类繁多而齐全,一年四季,应季的蔬菜应有尽有。

最念念不忘的是芥蓝。这是一种昂贵的蔬菜,母亲并不常种。芥蓝配肉炒滋味很好,我们特别爱吃。但肉比城市里的泥土还要稀少珍贵,怕勾起我们的馋虫,母亲只在过年的时候采摘芥蓝。年前杀猪盛宴时,芥蓝是必不可少的配菜,搭配冒着滋滋浓油的半肥瘦猪肉,咀嚼时我总是把嘴巴闭得紧紧的,生怕油漏了出来,芥蓝的清香甘甜混合着肉的甘滑细腻,一瞬就在味蕾上荡漾开来,幸福的感觉让我整个人情不自禁地小幅度颤抖起来,特别是脖子,抽筋似的细细抖动,扯着头皮筋的绷紧式抖动,以至于芥蓝炒肉成了我戒不掉的美味。

最摆脱不掉的是空心菜。母亲的菜园子里满满的都是空心菜,各式各样的品种。种在水田里的空心菜,最与众不同,一尺长,最大圆径与成年人的尾指一般大,茎长叶少,只在茎末稀稀拉拉的长着尖细的嫩叶,越往茎末越细。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便能淋漓尽致的体现它的鲜、脆、嫩。因此一般滚水白灼即可出锅,淋上少量生抽和爆香蒜米的热油便是一道珍馐美馔。广西著名诗人古笛访博白时曾写诗赞美当地特产蕹菜(博白空心菜):“初访白州宿南江,楼台好客赏春光。席间一试青龙味,半觉醒来嘴犹香。”诚然!

后来,父亲的生意渐有起色,儿女们也挥别家乡,我们家便不种田了,土地流转了出去。再后来,我的孩子出生了,母亲只好挥别家乡的菜园子,来到南宁。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母亲竟然在新开发的菜市场旁开出了一个菜园子。

爬上一条长长的陡坡,拨开高高密密的杂草,便能看见掩映在深处的五垄菜地。母亲指着靠边的一垄说:“这是我的。我们老姐妹们说好了,先撒种,再把旁边的耕出来,边耕边种。我们问过了,两年内都不会开发到这里,老板随便我们种,这回不用愁了。”母亲满脸喜气。

每天只要一有空,母亲就执着于这一垄一垄的绿。掠过低矮的绿意,阳光的缝隙也挤满了绿,盎然于大地,一丛又一丛,一如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