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 > 正文

贵港旅迹:平天雨韵

2022-11-28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吴春源  

五月廿八日,天气预报说中雨到大雨,是不宜出游的天气。但我们一行还是出发了。

车子将到平天山,天空乌云密布,似乎大雨就要落下。在车上,我们几个就议论,今天是否能登顶。B说,看来今天登顶又要落空了。P说,我们的诚心会打动上天的,不会下雨。我说,冒雨登山才显真汉子!应验了P的话,不久后天空乌云散尽,阳光洒在群山上,显得出奇的绿,出奇的翠,出奇的鲜,也显得出奇的静。空气如洗过一般,一尘不染。吸进如此清新的空气,肺部很享受,真不愿再呼出来。

我们驱车进入大山,准备攀登大平天山。沿途山路盘旋,绿树参天,山风从车窗灌入,纯净清爽,直透心肺。山上的一些树木,曾因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落了很多叶,也折了很多枝。而现在,历经风霜之后,新叶长出来了,绿绿的,嫩嫩的,一掐就出水的样子,十分惹人怜爱。每一座山峰就似换了新装,显得生动亮丽,极有生气。途中,看见远远的山峰,白云缭绕,似仙境呈现。众人兴奋下车,用相机或手机抢拍这难得的景致。隐约可见的山峰,如大海中巨鲸游动,享受着自由自在的欢愉。欣赏着眼前的风景,众人惊叹大自然的美和奇。

再往前走,到了一景点,我们下车步行。这是两山之间的峡谷,树高叶茂,藤蔓相缠,几乎看不见天。一条小溪,从山上流下,弯曲蜿蜒,清澈可见溪底卵石。因刚下过雨,路面湿滑,头顶上还有从树叶间滴落的水珠,偶尔砸到颈部,有一丝丝的凉意。我们小心行走,生怕跌倒。一路溪水潺潺,虫鸣声声,悦耳动听,仿如远离尘世,灵魂得以净化升华,所有的喧嚣烦恼,皆随水流走。行至约二百米处,有一小潭,十米见方。溪水从上部泻下来,到了潭面便乖巧,不再喧哗。此潭曰仙人池。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经常有神仙驾云而下,在此洗浴,吟诗作对,品茶下棋,悠闲自在,故得仙人池之名。周末闲暇,我们贵港人也时常到这里游玩,大暑天在仙人池泡澡,驱赶暑气。有一年,市诗词学会组织到平天山开展采风活动,我有幸参加。到了仙人池,我和两位同行就在仙人池泡了起来。池水有点冰凉,泡了一会,身子开始打颤,上下牙齿打架。我赶紧起来,擦干,穿上衣服才稍感暖和了些。后来,我写了一首律诗《贵港北岭仙池》:“仙池万古伴星辰,北岭清溪入口津。细雨滴珠吟翠韵,长藤缀碧染青林。枝摇鸟噪山还静,水动蝉鸣叶更茵。绿意连天春永驻,花香醉客梦昆仑。”此诗还入选大型辞书《八桂四百年诗词选》。此为闲话。过了仙人池,继续沿小溪往上行走。但路越来越难走,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路,需攀爬而上,不多久,我们折返上车继续前进。

车行约二十分钟,到了大平天山脚。抬头望,只见平天山高耸入云,直插霄汉,如一只巨手,为我们撑起一片天地。从山脚到半山腰,是一片高山茶园。据说,这是覃塘毛尖茶主要产地之一,每年为茶厂提供大量的新茶叶。覃塘毛尖茶色泽圆润,气味芳香,养胃开脾,也许就是高山茶园常年云雾缭绕,吸收大山的精气的缘故吧。我对茶文化没有什么研究,就算胡扯吧。我们拾级而上。这条登山道,是就地取材用石板砌成的。山道经茶园,蜿蜒而上。登至茶园,稍作停留。茶树从半山铺到山脚,雨水又刚刚洗过,青绿青绿的,甚是养眼。往北望去,又看见白云环绕的远山,如甜甜酣睡的美人,沉浸在幸福的梦中,谁也不愿惊醒她。周边若隐若现的山峰,如守护的卫士,忠诚地履行职责,不离不弃。

行至半山腰,是一座凉亭。亭是仿古建筑,雕龙画凤,涂红抹彩,栩栩如生。据说,先前在亭中说话,声音回荡良久,现因亭上部有几处玻璃破了,漏着风,声音无法回旋,再也没有这样的效果了。此时,我已是满头大汗,衣服半湿,脚步也沉了许多,真想停下不再往上爬了。好在周围大树林林,树荫盖地,加上山风阵阵,倒也觉得清爽,困乏顿消一半,没有先前气喘吁吁了。忽然想起桂平西山半山腰也有一亭,曰“半山亭”。150年前,有秀才出一上联求对。上联曰:半山亭停半山半途莫废。然而时至今日,还是没有人对得出下联,或者说,还没有人对得出工整贴切、得到世人认可的下联。此联的含意,依鄙人理解,是勉励人们攀登高峰,不要因山高路陡而半途而废,必须坚持才能到达顶点。人生亦如此,一旦定下目标,就要坚持下去,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也要朝着目标奋斗不止。我等虽非勇士豪杰,但也不愿做懦夫,不甘落后于他人。于是,继续往上攀登。

往上的路更陡,石级一级一级叠上去,坡度应该有七八十度角,后一个人的头顶几乎碰到前一个人的脚跟了。每登一级都感觉有点吃力,如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一步一步地往上挪。我们相互鼓劲,绝不能泄气。此时,天又阴了起来,云雾一团一团从身边飘过,拂着脸,湿湿的,凉凉的,从衣领钻入,感觉舒坦又惬意,攀登困乏也有些许的缓解,体力也仿佛增添了不少。山道两旁多是杉树、松树,原是茂密挺拔的,遭遇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后,大片的树木,有的断了枝,有的连根拔起,倒了,横七竖八的,令人心痛。自然之灾,人力无法抗拒。让人欣喜的是,那些断了枝的树,大都在枝断处,或是树身的其他地方,长出了新叶,就算是倒了的树,只要树根还连着泥土,也都顽强地长出叶子来。这种不惧风雪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不能不让人敬佩。

又爬了约三十分钟,见一亭子。亭子建在一突出的高处,供游人憩息。亭子以上,已没有高大的树木,长着矮矮的灌木和草丛。于亭子处,可望见山峰。此时的山峰,涌动着云雾,时隐时现。但其雄姿依然让人感觉到。往北望,越过山谷,苍翠松柏,连绵群山,尽收眼底。

稍作停歇,继续往山顶攀登。至一险处,道狭、陡峭、崎岖,极难攀登,非手扶栏杆不能上。溪水至此,飞泻而下,形成一个小小的瀑布。水声,风声,鸟声,奏成一首高山乐曲,愉悦着我们困累的身心。溪对岸,一巨石立于陡峭处,似一樵夫打柴回来在此歇脚。人们美其名曰:石人。石人为平天山一景,游人至此皆顾盼流连,联想着樵夫打柴的情景,或是感叹“无限风光在险峰”。

又行不多久,到了山顶。众人皆欣喜,心想终于可以一睹广西最大的高山草甸了。然而,天公不作美,阴阴的,沉沉的,云雾扑到脸上,已是水珠了。山上灰蒙蒙的,美丽的草甸已看不到全貌。众人还不甘心,继续前行,期望风吹云散,领略高山风光。期望是期望,雨水伴着风,很快就向我们袭来。尽管我们撑着雨伞,但急急的风,裹着密密的雨点,很快就把我们的裤子打湿了。无奈,雨越下越大,我们只好下山。冒雨下山,所有的惊险,不再赘述。

此次平天山之行,虽然没有领略到高山草甸的美景,但在山顶享受一次雨浴,也是一种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