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的郁江和同样浩荡的黔江在桂平西山脚下拥抱,抱成更为浩荡的浔江,浩浩荡荡的三江冲刷出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浔郁平原,赠予贵港市丰饶肥沃的田地,千百年来养育了千千万万的浔郁劳动人民。
平原之上也有险峻,在桂平的南区边边拱起桂东南第一峰大容山,这山像只大铜鼓,罩住玉林、贵港两地,让山脚的北流、容县、桂平、兴业等县市有了靠山。有利也有弊,位于山脚的不少乡镇大多偏僻,生态极好,到处有鸟拉屎的地方。山脚有一个被评为“广西明星乡镇”的中沙镇,乡镇企业茁壮,扬名远近。中沙镇与罗秀镇相邻。罗秀美食两件宝,鱼生+罗秀米粉。罗秀人炫富就炫家里有几口鱼塘,能请多少人吃多少餐鱼生。用大草鱼做鱼生或轻炒鱼片,山泉活鱼,只喂青草,味道清甜,简朴归真。炫了鱼生炫米粉,我家开了两间米粉厂,我家开了五间,我家就开一间、大的。
罗秀米粉制作不算复杂,但狠劲足的罗秀人把其做成了“中华一绝”。罗秀米粉在清末民初就为人熟知。1985年,中央电视台、深圳都乐影视公司以《奇特的米粉》为题,把罗秀米粉收入电视系列片《中国一绝》,名气大涨。2013年,罗秀镇被授予“广西米粉之乡”称号,罗秀米粉制作工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个人以为,成为一绝,缘由有三:第一,原汁原味,原料原生态,搭配娴熟的制作手工,不急功近利,用心做粉;第二,罗秀米粉的特质体现道家哲学,刚柔并济,韧如绳索,浸水后又柔软如丝,收放从容,做粉如此,做人如此;第三,顺势而生,乘势而上,在网络+纵横的新时代,罗秀米粉的多渠道营销,立足乡愁,卖往各地,远近通吃。
“中华一绝”怎样练成?
选米。用本地耕种的糙米,山泉洗过、浸泡,糙米浸透即可。好米好水磨出来的米浆细腻丰盈,洁白如瓷,温润如乳,米膏清香,怡人醒神。
磨浆。浸好的大米倒入磨机,灌清泉,开磨,粗浆经管道流入大而圆的石磨,再由石磨磨出白净嫩滑的米浆。石磨沉稳,转速不快,让米浆不燥热,制作米粉不挂糊,蒸出的粉皮鲜嫩可口,米香浓。还有一秘诀,用煮熟的米饭搭配磨浆,配好比例出奇迹。
蒸粉。过滤好的米浆舀出来,匀称铺于蒸笼,一笼约四两浆,柴火灶蒸两三分钟,出锅,冷却,把粉皮从蒸笼里剥离(这手艺得勤学,只能熟能生巧),铺在竹篱晒板上,拿到晒粉架摆放,接受阳光宠幸。
晒粉。包括晒粉皮、晒粉丝(后边切割成米粉丝),罗秀人叫晾晒,暴晒易干裂,最好是晴天,伴有凉风嬉戏,秋高气爽时累坏做米粉的人。晒粉丝则是晾晒得干爽,合适储藏即可。
轧粉。晒好粉皮要轧成粉丝,先喷一喷泉水,让粉皮变得润点,不开裂。用木板把粉皮折成宽十四五厘米、长三十多厘米的大粉条,输进轧粉机,伴着咔嚓咔嚓响,一根根粗细均匀、柔韧有劲的罗秀米粉落在竹筐里。
扎粉。把做好的粉丝称量,七两、一斤或一斤半为一扎,草绳捆起,就能卖了。当然,也装袋密封,几包一箱,打扮好,线上线下销往各地。
我曾听人说,罗秀米粉不好吃,家里存有不知如何是好。这问题好解决,拿给我呀。寻常做法有四种:第一煮粉,新鲜嫩滑;其二炒粉,喷香带劲;三为干捞(也就是凉拌),水烧开,粉下锅,七成熟,赶紧捞起,风扇吹凉,拌黄瓜酸、香菜、紫苏、芝麻、碎花生,清香爽口,酸汁生津,食而难止;四是淥粉,打火锅时把米粉放到锅的沸汤中稍稍一浸,捞起放碗,加点配料,原汁原味,返璞归真,地道好味。真的,米粉好,就算做法不一,味道同样极好。罗秀米粉细条匀称,白米质感,柔韧有度,耐煮易炒,细腻丝滑,爽脆咀嚼,吃过难忘,人间烟火味,常在凡尘里。
罗秀米粉还有一优点,不抢戏,米粉百搭。罗秀米粉与牛腩、牛巴、狗肉、扣肉、猪脚、烧鸭、粉肠、猪肝、五花肉等荤菜很搭,与鸡蛋、腐竹、韭菜、红萝卜、空心菜、瓜花、瓜苗、葱蒜等素食很配,浇鸡肉汁、狗肉汁、卤味汁、甜酸汁、酸辣汁等合适,融入搭档,成就搭档,别有风味。只要没有患“厨房痴呆症”,一扎罗秀米粉在手,怎么烹饪,美味皆有。
中华一绝,罗秀米粉,可以尝尝,或许你能吃出传承非遗的人文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