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深度 > 正文

从考古出土的汉代钱币看古代贵港

2022-08-21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周朝宁  

贵港位于广西东南部、珠江最大支流西江中游,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郡新城。郁江自西南向东北流贯全境,郁江两岸平原开阔,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自古以来被称为“鱼米之乡”。据考据,先秦时期,这里是百越族群中西瓯部族的聚居地。秦统一岭南后,设桂林、南海、象郡三郡,贵港属桂林郡,是郡治布山县的所在地。秦亡以后,秦将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半独立状态的南越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平定南越,调整岭南各郡县,改桂林郡为郁林郡,布山县又成为郁林郡的郡治。自此以后,直到隋代大业初年,布山作为郡治,前后长达七八百年之久。

贵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图片。(记者张智荣摄)

秦汉时期,地处郁江平原核心的贵港,已经诞生出广西最早的城市聚落,经济繁荣,商贾云集,人口稠密,因此也就留下大批古墓葬。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发现贵县城区(今贵港城区)保存着一个大古墓群——贵县汉墓群,它南起郁江北岸,北到七里江桥,西从贵港糖厂所在地,沿风流岭、大公塘,经旧飞机场,东到罗泊湾、南陡村和铁路桥。在这个南北宽2.5公里,东西长7.5公里的狭长地带,散布着数以千计的古墓,有的有高大的封土堆,突兀于地面,像一座小山岗,有的封土堆因年代久远已经被淹没,地面上看不出痕迹,地下墓室只有在生产建设动土挖掘到它们时才会被发现。

1954年夏,黎塘—湛江铁路贵县段开工修筑,挖掘到汉代墓葬,考古工作者清理了200多座汉墓。尔后,修建贵县糖厂铁路,建贵县高中校舍,直至1957年修筑达开公路,考古工作者又清理了200多座汉墓。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几乎年年都有抢救性挖掘汉墓。1976年6月,“罗泊湾一号汉墓”的发掘,之所以成为当年轰动全国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就是因为它规模之大,棺椁结构之复杂,出土文物之多之精美,是岭南地区汉代墓葬考古之最。整座墓不仅出土随葬品1000余件,包括陶、铜、铁、金、银、锡、玉石、玛瑙、琉璃、竹、木、漆、麻、丝等不同质料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车马器、乐器、兵器、木牍、木简、植物种实等,还出土了40多件青铜器,甚至出土了七具极为罕见的殉葬人骨。种种历史迹象表明,墓葬主人不是一般人物,生前或是当地最高统治者,即当时地方政权机构中的最高官吏。因此,贵港是当时的政权中心,应该说是有一定依据的。

汉墓出土的钱币。(周朝宁供图)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中国在夏代(公元前21-16世纪)就出现了产品交换,随之产生以贝类为币料的实物货币。中国使用金属货币历史悠久,以金、银、铜、铁、锡、铅、镍等原料铸成货币,在历史上长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虽然贵港土壤酸性较重,但挖掘出的汉墓中仍出土了不少钱币甚至金饼。据《考古学报》1957年第1期《广西贵县汉墓的清理》一文中记载:1954年至1956年贵县修筑黎湛铁路和城区基建中发掘西汉墓34座,其中出土钱币的9座,共出土五铢钱448枚;发掘东汉墓238座,其中有钱币出土的180座,共出土“大泉五十”“货泉”“五铢钱”2820枚。1979年3月,贵港挖掘了“罗泊湾二号墓”,虽然此墓曾经被盗过,但仍出土了玉龙“杖头”、玉印“夫人”和一块金饼。这块金饼是两广地区贵港考古出土的第一块金饼(两广地区共出土了四块金饼)。后来又考古出土了一块东汉时期銮金金饼(两广地区仅出土两块,另一块在广东)。

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古钱币是由中央集中统一铸造,不允许私人铸造。秦统一岭南以后,秦王朝将中原地区实行的统一货币推行到岭南地区,使得岭南地区的货币流通日趋普遍。因此,不管是在今贵港城区发现的汉墓群中出土的五铢钱,还是在今贵港“罗泊湾二号”西汉墓中出土的金饼,都是由中原地区流通进入岭南地区的。贵县汉墓群出土了大批汉代古钱币,极大地证实了秦汉时期这一地区商贸之繁荣、经济之发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金饼”,一般官员及商贾是无法拥有金饼的,它主要在上流社会流通,是用于皇室贵族间的赏赐与馈赠。再结合“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的文物来看,从很大程度上印证了贵港不仅是当时的政权中心,还是当时的经济中心。

贵港博物馆展示的“大泉二千”铜钱。(记者张思摄)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商业活动的产物,货币的流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业贸易活跃的程度。商品贸易是双向的,从中原地区流入的商品主要是两广地区缺乏的牛、马、铜器、铁器等。“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的木牍,上有“东阳田器志”的文字,“东阳”即东阳县(今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属于汉临淮郡管辖。田器即务农时所用的工具,这表明这块木牍中所记载的农具,是由江淮地区所输入的。其后还写有“客籼米一石”,客即外来之意,表明这一石籼米是从外地输入到岭南的。同墓所出土的另一块木牍记载了当时随葬的物品名及数量,中有“中土瓿卅”、“中土食物五笥”的文字,中土即中原地区,说明这批瓿和食物五笥均产自中原地区。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从侧面也反映出那时候贵港地区的交通已相当发达。这是因为,倘若没有便利的交通作为纽带,当时贵港地区乃至广西地区的货币流通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同样商品贸易也很难发展起来。换言之,货币的流通成为秦汉时期贵港地区交通发展的又一表征。贵港地处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地理位置优越。贵港又是古代连接中原与岭南地区的交通要塞,水陆交通较为发达,凭借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而成为南方地区重要的交通中心。

贵港博物馆展示的王莽“大布黄千”布币。(记者张思摄) 

西汉自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岭南各郡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小规模的叛乱。《汉书》记载:“而初郡又时时小反,杀吏,汉发南方吏卒往诛之,间岁万余人。”东汉以后,这种情况更加严重,据《后汉书》等记载,从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至中平5年(公元188年)的150年间,东汉政府与南方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广西地区进行了大小近40次战争,民族矛盾空前激化。贵港作为秦汉时期郡治所在地,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汉代郁林郡辖十二县,这些县都设有县令(相当于今天的县长),俸禄用粮食计三百石到一千石不等,下设丞、尉辅佐,俸禄用粮食计二百石到三百石。这些都是主要的官吏。而一百石以下辅助官吏,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亭长、里长、什长、伍长等。无论各种官员俸禄支出,还是频繁的战争背后汉朝中央政府巨大的军费支出,这都足以表明岭南地区是这一时期的军事要地。

贵县·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 日·万永有·库银(知识来源:桂林钱币学会 编;陈功印 主编 《广西历史货币图集》) 

考古出土的钱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交通乃至军事的反映,是研究一个地区历史的重要资料。从贵港汉墓群考古出土的大量汉代钱币甚至金币来看,证实了贵港是秦汉时期广西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交通中心和军事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