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覃海庚在听了董作宝的化学课后,自制单液原电池和双液原电池,没想到竟然让小车跑得更快、更远。
这是董作宝与他的化学课的一个生动故事。
说到化学,你会想到什么呢?是绕口令般的元素周期表?还是抽象又晦涩难懂的化学方程式? 然而,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正高级教师董作宝的化学课,有趣又有意思。
“原电池的形成是不是必须要让负极和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正在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和电解电镀原理的知识”时,董作宝向学生抛出问题。
大部分学生认为,必须要发生反应,但覃海庚持不同意见。董作宝便让他们通过自制原电池竞速小车来验证。很快,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调配电解质溶液、制作单液原电池、组装小车,教室里充满了紧张而又兴奋的氛围。
这便是董作宝极其普通的一节化学课。
2004年,董作宝大学毕业后就到达开高中担任化学老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他从教以来常常思考的问题。
大学时,有一次做实验,董作宝大约40分钟就完成了实验,而班上一名女生从下午做到晚上,4个小时才完成实验的三分之一。该女生一边哭一边称量实验药品的画面给董作宝留下深刻印象。“其实该女生的成绩并不差,但是实践能力相对薄弱。”董作宝认为,化学终究要回归到生产生活中,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理论,还要掌握动手能力。
董作宝决心构设这样的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关注校园之外的世界,比如化工厂、农田、图书馆、厨房,让学生进入课堂之前,先自己主动去感知生活与化学。
2023年春天,在学习卤素这一内容之前,董作宝带领高一年级20多名同学到西江水厂参观。同学们一面看着自然水缓缓流入,经过沉沙、过滤、杀菌、消毒等多个环节,一面倾听技术人员讲解。没想到,几个同学还与水厂技术人员“辩论”起来:
“二氧化氯是最理想的消毒剂,其高效安全、无残留。”
“使用氯气或次氯酸钠消毒,只需要经过日光照晒等简单处理即可解决氯残留问题,极具经济性与实用性。”
看到这样的场景,董作宝露出满意的表情。
为了让同学们的认知更加深刻,董作宝要求学生返校后,将研学场景画成漫画,向更多的同学展示和介绍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正式上课时,又让学生回顾自来水的制备过程,鉴赏同学或自己创作的漫画作品,并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课后,还布置家庭实验作业——完成自制净水器,再由老师和各小组对自制净水器进行优化改进。
董作宝构建的“知·学·能·创”四阶层进课程体系,在这样一系列活动中得到完美诠释。他创设的化学教学理念、方法、趣味活动在达开高中甚至全市学校得到推广。
2022年,高一学生廖钰滢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卤水点豆腐的家庭实验,随后在1张A4纸上创作一组漫画,展现浸泡、研磨、过滤、加热、点卤、凝固、装模、成型等整个制作过程,还用文字补充了卤水的成分、反应原理等知识,让人一目了然。
当年,该校的《高中化学“四美”育人课程体系——高中理科美育的范本实践》获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董作宝的推动下,达开高中化学团队成为我市化学学科教育的领头羊。近年来,我市获得自治区优秀教具奖的化学魔方、化学华容道,最初的创意都来自董作宝。9月19日,董作宝工作室成员、该校教师谭宇丽代表广西赴福建泉州参加2024年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培训会,并在会上作基于卤水点豆腐实践的《物质的分散系》示范课展示,获得与会者的首肯。
2023年,董作宝主导的项目《自研·创生·合作·践模·促思: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新形态的探索》获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近年来,他累计带领团队立项自治区级教研课题13项,其中重点课题4个;完成基础教育自治区教学成果9项,其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其本人于2019年获评为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今年1月,董作宝通过第二届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遴选,获自治区教育厅支持设立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名师工作室。
董作宝对教育的探索,不止于化学。目前,董作宝工作室吸引了市内外学校的20名教师参与,不仅实现化学、英语、历史等跨学科融合,还实现跨地区交流。
今年秋季学期,董作宝主动请缨担任高一化学教师及班主任,他满怀激情地规划未来3年蓝图:在深化高中化学教学研究的同时,致力于探索班主任关于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课题,构建一个多维度、创新性的学生评价体系。“这一领域在自治区级课题研究中尚属空白,我希望能填补这一空白。”董作宝说。
从教20年,董作宝坚持担任班主任,乐此不疲。“石晨阳校长不止一次建议我,把班主任工作放下,但我就是放不下。”董作宝认为,做班主任是自己的一种教育情怀。班主任需要比科任教师更多地、更近距离地接触学生,学生从班主任身上会感受到更多源自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教育关怀,也能够更多地感受到来自于教育的温暖。这就要求班主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
9月18日晚上,董作宝组织班级开展中秋节主题班会,全班同学分成9个小组,他自掏腰包买来月饼,举办中秋诗会,现场热闹极了。同学们高兴地说:“老师现在请我们吃月饼,将来的中秋节到我们请老师吃月饼。”
这是他当班主任以来每年的“一贯做法”。“这让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心更近了,更团结了。”董作宝说,他坚持从陪学生跑操、宿舍内务整理到学习习惯养成等,每一项工作都有他的身影。
秋季学期,董作宝又有一个新身份——在南宁师范大学汤希雁教授的邀请下,董作宝成为南宁师范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首批学生——南宁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学科教学(化学)专业研二学生农海婷、赵少杰到达开高中报到,将跟随董作宝开展为期4个月的校外学习。
“如何带好学生?如何立德树人?这是我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董作宝表示,成为研究生导师,一方面,本着能将自己的一些东西交到更多的人手上、辐射到更远的地方;另一方面,尽可能地让更多人看到我们贵港教育人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