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名师风采】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2024-08-10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陆颖敏  

“主题研修的思维和精神仍然影响着我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成长之路!”前不久,收到曾经的坊员李英的信息,坊主李品贞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从只有1名全国模范教师,到2名正高级教师、1名特级教师、1名自治区优秀教师、3名贵港市优秀教师和2名市政府特殊津贴教师;从21名成员增至31名……

这是乡村教师李品贞的故事。近年来,李品贞带领工作坊的30多名教师,对教学中不易被察觉的学情和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探索、修正,在主题研修中培养出一批批乡村骨干教师,把高质量教育的种子播撒到广大乡村。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

李品贞是一名中共党员、覃塘区石卡二中教务处副主任,正高级教师。李品贞特级教师工作坊成立于2020年7月,前身是覃塘区“全国模范教师”工作坊,由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和初中语文4个学科研修组组成,目前有成员31名。该工作坊也是覃塘区教育局为实现名师效益最大化,加快构筑区域教育人才高地,打造“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主题研修为抓手”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品贞深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要开展学科主题研修,让工作坊内每一个坊员的专业素养提升起来。

工作坊成立之初,恰逢教育部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从未接触劳动教育工作的覃塘区实验小学副校长黄海英一时无措。这时,李品贞给她提出建议:“首先要清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原因有哪些,然后再去研读劳动课标和劳动教育书籍……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不正是我们提倡的学科主题研修吗?”

在李品贞的建议下,黄海英开始查阅相关论文材料,深入研究劳动教育相关政策文件,最终结合学校特色打造了“爱茶园”“烹饪教室”“科学探索屋”“劳动小农场”“衍纸手工”5大校内劳动品牌,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趣味十足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

后来,黄海英将该劳动教育成果撰写成册,并在覃塘区劳动教育会议上进行经验分享。

“妈妈!”

“哎,宝宝终于学会叫妈妈了。”

一天放学,7岁的小清脱口而出的一声“妈妈”,让前来接他的妈妈泪流满面,她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泣不成声。这声“妈妈”,她等了整整7年。

原来,小清是一名智障儿童,6岁了还不会说话,父母将其送到覃塘区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干预矫正。2021年,该坊员、覃塘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导主任沈香琴提出“普特融合促进发展”研修主题,通过与普通学校结对帮扶,让部分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等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就读,让他们与普通学生一起活动、交往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让特殊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早上好!”

“谁送你来学校的?”

“今天玩得开心吗?”

老师通过不断地同小清聊天,引导他与普通孩子玩耍,小清逐渐打开心扉,开口喊出了那一声迟到了7年的“妈妈”。

“劳动教育项目化开展的实践”“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如何引导学生从教材文本中学会写作技巧”……坊员沿着“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题研修路径,一学期或一学年破解一个小课题,大家快速成长起来。这些研修成果中不少还获得省级、市级教学评比奖项,并在覃塘区内得到推广学习。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有共同追求、共同梦想的人凝聚在一起的力量是无限的。”李品贞说。

追着问题走踩着难点跑

2023年9月,坊员李君婷从石卡镇西山小学调岗至大岭乡古坪小学,她给坊主李品贞发信息说:“班上学生写作能力不高,作文多是流水账,感觉无从下手。”

“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和关注生活,仿照教材文本的篇章结构进行写作,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李品贞建议。

随后,在语文写作课上,李君婷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结合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内容,以“我想发明新型智能的xxx”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设计一款功能强大的高科技产品。

“新型智能书包是一款轻便、耐用,款式新颖,能变大变小的书包,它采用最新型的纳米材料制作而成……这个神奇的背包不仅给我带来了便利,也让我的生活充满了乐趣。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让这个奇思妙想成为现实。”四年级学生小天仿照教材文本篇章结构,大胆想象,一挥而就,一篇结构合理、叙事生动的作文跃然纸上。享受到写作乐趣的小天高兴地说:“老师表扬我作文写得好,让我对写作更加有信心了。”

特级教师工作坊是名师的“加油站”和“孵化器”,但也有不少问题凸显。李品贞介绍,在工作坊实际运行中,由于坊主个人精力与能力都有限,坊员之间地域与学科跨度大、统筹协调难,以及经费无法保障等问题成为名师工作坊建设的“梗阻”。

如何打通“梗阻”?李品贞决心组建学科研修组,推选出研修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开展研修,解决自己力量有限问题;线下组织集中研讨难,她就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科主题研修;经费有限,李品贞和坊员就自掏腰包……

值得欣喜的是,坊员们都非常热爱教学,为了做好工作坊,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并乐在其中,个人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课堂有趣了,学生上课开小差少了。”

“我找到引导学生提高写作技巧的方法,上课也更得心应手了。”

“学生都觉得我现在的教学方法很有效,上课更加认真听课了。”

……

2021年底,李品贞特级教师工作坊入选自治区重点建设特级教师与名师工作坊;2022年7月,该工作坊又荣获全国卓越名师工作室评选大赛“最具人气名师工作坊”称号,形成良好的区域品牌效应。

“乡村教育更需要我”

“有没有想过到城里发展?”记者小心翼翼地问起一个敏感话题。

“曾经有过,但最终留了下来。”李品贞坦言,在乡村从事教育将近30年来,她也有过彷徨,特别是2011年,女儿到了上初中的年龄,她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上学环境。而且,城里不少学校给她伸来橄榄枝,但她最终还是留了下来。

“这样的选择,一方面受到像李元昌教授那样具有农村教育情怀的老师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感恩覃塘区教育线领导的培养以及学生、家长的信任。”李品贞说,“城市里有很多优秀的老师,但是农村更需要我。我特别希望能够借助工作坊,为覃塘区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更多的乡村教师。”

后来,李品贞的女儿在她任教的班上读书,中考以优异成绩考上贵港市高级中学,这更坚定她做好乡村教育的信心。

为了把乡村教育提升起来,李品贞还积极组织坊员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教下乡与送研送培活动,通过开课题报告会、送教专题讲座、赠送共读专著等方式,发挥工作坊的辐射引领和传带作用,让更多教师从学科主题研修方法和经验中受益。近4年来,该工作坊累计送教近30场(次),辐射带动教师超7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