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栉风沐雨三十三载 艰苦创业育英才——市一德中学建校33年发展综述

2024-06-27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姜佳坤  

三十三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是弹指一挥间。

三十三年,对于市一德中学来说,却是她栉风沐雨的奋斗历程,也是不忘初心的使命践行……一路风雨跋涉,奋发向上,铸就了今天桃李芬芳的市一德中学。

三十三年来,市一德中学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用心用情教书育人,累计为社会培养了15000多名合格的毕业生。该校被评为“爱国基础教育全国示范学校”“广西艺校驻一德中学艺术培训基地”“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荣获“贵港市先进民办学校”称号。

市一德中学校园一角。

有这样一位传奇创始人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港北区布山街道蓝田社区的市一德中学,只见该校环境优雅,绿树成荫,现代化的教学楼、宿舍楼、教工楼布局合理,学生食堂干净整洁、宽敞明亮,塑胶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图书馆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

谈起市一德中学的发展,不能不提学校的创始人罗春富。

20世纪90年代初,原本在广东事业有成的罗春富应市教育界人士的邀请,回到家乡创办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班。他一开始租用市师范学校闲置校舍创办了贵港市三菱机械操作培训学校。该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懂电工、焊工、机械加工技能的技术人才,有效解决了当时许多年轻人的就业问题。

1992年2月,贵港市三菱机械操作培训学校更名为贵港市三菱机械学校。从1991年到1994年,由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几易其址。1994年,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投入300多万元,向蓝田村征地24亩建设新校舍。当时,为尽快建好新学校,罗春富带领全校师生靠着自己的双手填平洼地、池塘,削平坡地。半年后,平地上矗立起两幢教学楼、两幢宿舍楼,学校也从一片荒地变成一个美丽的校园。

1997年6月,经相关部门批准,在三菱技工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市一德实验学校。学校开始由职业教育向基础教育转轨,罗春富任校长。

2001年9月,市一德实验学校开设高中教育,从此形成了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寄宿制学校。

该校办学至今,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33年的办学历程,一路风尘、筚路蓝缕,当年才26岁的年轻人罗春富,现在已经60岁,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正是因为他对教育有着浑厚情怀,支撑着他走过这段充满酸甜苦辣的历程。他说,办学对社会、国家都有益处,这是一项积德的事业;他办学不是为了谋利,如果想赚钱就不会从事教育行业了。

尽管这些年罗春富都是在负债办学,但是看着一批批学生在这里读书,成人成才,他感到很自豪、很满足。

罗春富介绍,目前,学校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计划新增投资1.8亿元扩建新校园,扩建后的校园面积将达到150多亩。建成后,该校将成为一所能满足3300多人寄宿就读的现代化优质学校。

学生在上书法课。

有这样一句句教育理念

“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为有用之才。”“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教育要面向未来,服务社会。”“教育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这是罗春富在学校各种场合阐述的一句句教育理念。

多年来,该校英语老师杨坚妹和其他老师一样,一直把罗春富的这些教育理念牢记在心,用心用情教育好每个学生。

让杨坚妹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学生小伍曾因好动、调皮,打扰到班上的同学,让科任老师感到头疼。杨坚妹却坚信小伍虽然调皮,但是十分聪明,是个可塑之材。

杨坚妹通过了解小伍的家庭情况,得知他家庭较困难,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无法时时关注关心顾及到小伍的学习成绩。因家庭的缘故,小伍一度自暴自弃。为了激励小伍,在生活上,杨坚妹时常关心小伍,买生活用品送给他;在学习上,她也不断鼓励、帮助小伍,夸他细心,是个当警察的好苗子。同时,杨坚妹还和其他科任老师交流,让大家多关心、帮助小伍。

在大家的关心下,小伍慢慢改变了。他开始发奋学习,并于2018年顺利考上了广西警察学院。如今,小伍成为了一名巡警。工作之余,小伍多次回到母校看望杨坚妹,并动情地说:“如果不是杨老师的悉心栽培,就没有我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

杨坚妹笑着说,罗春富校长不仅用他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因材施教,还用他的人格魅力温暖了学校的教职工。办校33年来,罗春富一直以学校的发展目标激励人,以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的治校方略来稳定教师队伍。目前,该校有教职工176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的教师共有158人,有中级、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70余人。

让杨坚妹至今感动的是,2015年,她的父亲因糖尿病发作被送到医院ICU抢救。其间,为了筹措医药费,杨坚妹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后来,她的父亲不幸去世了。当时,为父亲办理后事仍需一笔钱,身无分文的杨坚妹难过又沮丧。绝望中的她想到了校长罗春富,她带着哭腔打电话给罗春富借8000元。接到电话后,罗春富用暖心的话安慰她,随后马上转了2万元给她处理父亲的后事。

杨坚妹说,罗春富校长平易近人,不管是哪个教职工遇到困难,他都会想方设法帮忙解决。该校有20多个像她一样的老师,已经在学校任教20多年,并对学校产生了眷恋之情。

学校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研学活动。

有这样一群优秀的学子

正如罗春富所言,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33年来,市一德中学用这些朴素的教育理念,改变了一大批学生的命运。

今年参加高考的廖云龙,去年9月从河北的学校转学到市一德中学。此前,廖云龙是足球运动员,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训练足球,因此落下了文化课的学习。

为了备战高考,廖云龙选择回到家乡就读。去年9月开学第一周的周测,他的数学成绩极差。看到惨不忍睹的成绩,廖云龙十分沮丧。但在老师评讲试卷时,他还是打起精神认真听讲。班上的老师都注意到这名新来的学生,虽然考得不好,但是上课时却格外认真。

为了帮助廖云龙提高成绩,各科老师会在课后帮他补习。加上廖云龙勤奋好学,他进步很快。今年高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他的数学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同样是今年参加高考的何静怡,和廖云龙不同的是,她从初一开始就在该校就读。她告诉记者,原本成绩平平的她在市一德中学就读期间,美术爱好得到很大的发展。再加上自身努力,如今她对自己的艺考成绩十分满意。对于今年的高考,她怀揣着满满的自信。

让何静怡十分感激的是,她在市一德中学读了6年。6年来,因家庭经济困难,学校每学期给她减免了2000元的学费。“学校的伙食很丰富,我们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安心。老师们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学生很有耐心。”说起学校的好,何静怡如数家珍。

书声琅琅的课堂。(记者黄远会摄)

课堂手势舞表演。

学生在上舞蹈课。

学生在上音乐课。

学生打篮球比赛。

市一德中学建校以来,一直坚持奖励优生、扶持困难生。据统计,33年来,该校获得奖学金、助学金的学生近千人,累计资金达300万元。

多年来,该校坚持“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原则,开展特色教育活动。目前,该校开设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绘画、舞蹈、钢琴、吉他、书法、烹饪课等10多门特色课程,让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今天,充满青春活力的市一德中学,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未来,她将是一片素质教育的高地,更是一盏照亮莘莘学子前进道路的灯塔!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一德中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