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一位“90后”的坚韧与担当——访首届“广西最美信访干部”郭月杏

2024-06-27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张日芳  

她是一位“90后”。12年前,她初出校园就选择了人称“天下第一难”的信访工作,12年来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生动诠释信访干部“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初心使命。

她是首届“广西最美信访干部”、贵港市信访局接访和协调处理科科长郭月杏。

她的“美”,源于坚韧与担当。

耐心倾听 依法劝解

所有信访,都从表达开始。而劝解,则要从用心倾听开始。郭月杏从工作之初就练就用心、耐心、细心倾听的本领。

2022年,一对80多岁的夫妇到市信访局反映其被诈骗之事。他们曾多次上访,公安机关已明确不予立案。据有关规定,此事已属不予受理事项,但老爷爷不仅直言要见局领导,还一直破口大骂并不断拍打接访窗口的玻璃。郭月杏见状,端来热茶安抚老人说:“爷爷,我们坐下来,喝口茶再慢慢说。”在郭月杏的温言细语的安抚下,老爷爷停止了谩骂。郭月杏灵机一动,把老奶奶请到一边,先做通其思想工作,再和她一直开导老爷爷。经悉心劝解,老爷爷情绪平静下来了,郭月杏又向这对老夫妇耐心解释法律法规和信访工作条例有关规定。最后,虽然市信访局不受理老夫妇反映的问题,但老爷爷明白凡事要依法,不仅当场道歉,还赞扬郭月杏解释工作做得好。

百折不挠 依法督办

对于比较复杂的信访事项,郭月杏认真研判,诉求合理的坚决督办到底,全力推动解决。

2022年11月,港南区某镇一名老人来诉,他家于1989年买下一块该镇21号宅基地,并持有向镇土管所、建设站等部门交纳建房用地、土地管理等八项相关费用的发票,2010年要建房时却发现没有21号宅基地。他多次到镇政府诉求,均没得到满意答复。郭月杏接访后觉得诉求合理,便将该来访事项督办给镇政府。工作人员回复,历史久远、原状已变、没有协议、无法核实。

郭月杏明白,此事比较复杂,办理过程很困难。她想起信访工作老前辈、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黄桂林说过“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黄桂林局长的话激励她全力突破。她和镇工作组实地督办,现场指出疑问。最终,大家认可了信访人的诉求,但由于政府一时找不到关于宅地的规划,此事又陷入“死胡同”。

“老人的诉求落实不了吗?”郭月杏没有罢休。她通过领导定期开展接访下访活动的机制,整理完善材料,将此事报告局领导,推动市领导接访。市领导召集港南区相关部门领导开会推动。最终,当地政府给信访人补偿同等面积的宅基地。对于郭月杏的坚持,信访人说:“感谢小郭和各位领导,非常感谢小郭为我主持公道。”

协调有力 化解高效

2020年,郭月杏负责接访和协调处理科全面工作后,积极走访相关部门,综合各方力量,助推“联合协调接访机制”成为单位工作的常态化机制,有效化解群众反映的一系列急难愁盼问题。

2023年5月底,港北区某村理事会代表到市信访局上访,反映贵港某道路项目建设影响他们排涝、用水等问题。郭月杏认为群众反映的问题涉及民生用水和排涝安全问题,必须予以重视。第二天上午,她就组织相关部门、属地街道及施工方等多方人员召开协调会。施工方认为其使用的涵管大小符合标准,不认可村民提出更换大涵管的要求。信访人的诉求是否合理呢?郭月杏当天下午便与相关单位人员、村民代表人到现场实地查看情况,查实部分原有排水道大于现在安装的涵管,且存在部分涵管裸露地面的问题。走访期间,郭月杏也了解到该地段地势较低,容易发生水涝。大家都觉得群众诉求合理,但有关单位均认为责任不在本单位。鉴于责任难分,郭月杏多次组织有关部门研判,并3次走访周边村民,将案件来龙去脉和各方意见形成基本情况报告,报请局领导组织召开协调会,落实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解决群众反映的用水和排涝问题。7月初,该村理事会代表给市信访局送来了“为民解忧 热情服务”的锦旗,并表示村民对市信访局的工作非常满意。“前后10多天,召开了4次协调会,实地走访核实4次,多次打电话与有关单位沟通协调,回想起来挺不容易的,但能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很值得。”郭月杏说。

2020年以来,郭月杏参与接待群众来访5000多人次、协调信访事项300多场次。工作期间,她不断提升自身法律素养,于2023年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获得法律职业资格证A证,为更好推进工作增添了“法”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