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贵港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林文培圆满完成556天的“援非”任务,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尼日尔回到祖国。
“都说医疗‘援非’是‘白色外交’,希望以医疗救援为纽带,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串联起来,带动各国人民在经济、文化、医疗等方面共同交流、互相促进。”林文培说,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渴望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家园的憧憬和期待,在这项伟大实践中,他作为医疗人员也想出一份力。
“中国医生真厉害!”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百年变局、统筹把握发展大势,开创性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11年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不断释放。能源领域始终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是我国与共建国家深化合作的重要抓手,而尼日尔是非洲重要的能源大国。2019年4月25日,尼日尔正式成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
2022年12月8日,林文培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组成我国第23批援尼日尔医疗队,赴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开始为期近19个月的“援非”工作。按照医疗队的岗位分工,林文培在尼日尔综合医院主要负责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日常也参与到科室查房、危重病人救治、病例讨论等工作中。
林文培所在的岗位,尼日尔综合医院只有两名医生负责做同类型手术,但是技术还不够熟练。医院在安排手术时,都要林文培在现场指导。
2023年9月22日,尼日尔综合医院一名医生要进行一台心脏介入手术,其好友、一名来自阿尔及利亚的医生刚好在尼日尔旅游,于是两人一起为患者进行手术。
然而,手术才进行不到20分钟,由于患者桡动脉痉挛及主动脉弓迂曲,两名医生怎么调整都无法将指引导管送到冠脉开口。在现场指导的林文培看到他们束手无策,主动提出让自己试一试。
林文培第一次操作也没成功。他静下心来,不断微调位置,成功地将指引导管放到位,接着完成了整个手术流程。
“中国医生真厉害!”手术顺利完成后,两名外国医生忍不住称赞。林文培深感自豪,也庆幸自己基本功扎实。
同年9月,林文培为津德尔大区中学老师卡达进行了一场有惊无险的手术。卡达因反复胸痛,经检查确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听说尼日尔综合医院来了一名中国心脏介入医师,他放弃了出国就医的念头,慕名找到林文培。
然而,要在当地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术,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溶栓剂、替罗非班等静脉应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缺乏,无法满足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条件,手术困难重重。
“医生就是要排除万难治病救人。”林文培认真细致地做了准备工作,充分利用当地医疗条件,为卡达进行手术。手术中卡达出现不良反应,用法语小声嘀咕:“林医生,我胸痛。”林文培一边用法语安慰他:“是正常反应,用药后就好了,不用担心。”一边指导护士用药,随时关注患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10分钟后,卡达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林文培立即按照手术流程,顺利植入了一枚支架。
“手术成功了。”听到林文培宣布手术结果,卡达激动地拉住他的手说:“林医生,谢谢你,太感谢你了!”
有祖国作坚强后盾,再难也不怕
“远赴非洲,需要很大的勇气,但祖国、单位和家人都是我坚强的后盾,给了我无穷的勇气和信心。”回想起这段“援非”经历,林文培感慨万千。
初踏非洲土地,林文培做好了面对困难的准备。出发前,相关单位统一安排了半年法语培训,但实际应用起来仍然很困难。他用休息时间不断加强学习,主动与当地人交流,迅速适应环境。当地不少医生去过法国留学,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能规范开展医疗救治,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林文培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援非”过程中,林文培发现不少患者家庭困难,无法承担医疗费用。当地医疗条件也落后,药物、器械不足,让救治变得更加困难。我国“援非”医疗队带去的医用物资、优秀的医疗团队以及强大的国内专家团队,为治病救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尼日尔正式成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后,陆续有不少中国同胞到尼日尔工作,中石油驻尼亚美津德尔大区的员工小王就是其中之一。
2023年元旦刚过,小王找到林文培,称自己反复咳嗽、发热已经5天,看诊吃药后也没有好转,病情还越来越严重。经进一步检查,小王被诊断为新冠病毒感染,分型为中型,且很有可能发展为重型,只能住院治疗。
林文培和其他医生根据小王的情况制定了治疗方案。治疗几天后,小王的情况好转,但在进一步的检查中又发现合并了疟疾,治疗难度大,病情发展迅速。
林文培与队友们商议后,决定请求国内专家远程会诊。经过1个多小时的讨论,专家们同意医疗队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了后续方案,就合并症、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提出建议。
作为主治医生,林文培时刻关注小王的病情变化。经过一周多的治疗,小王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出院后不久,小王给林文培打来电话,感谢林文培和医疗队以及国内专家的帮助,让他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援非”期间,林文培的爱人独自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经常鼓励他安心工作。单位领导和同事很关心他在尼日尔的工作、生活,经常在节假日通过电话或视频慰问他本人和家人。特别是在当地局势动荡时,单位领导跟他密切联系,随时了解他的安全情况。这些都给予他强大的力量,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市人民医院人事科科长黎军强告诉记者,2022年,收到上级关于选拔援外医疗队队员的通知后,林文培主动请缨。由于他业务能力突出、各方面表现优秀,成功通过层层选拔。林文培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工作之余还不断提升自己,所在科室的同事对他的评价很高,称赞他“恪守医德,刻苦钻研”,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我想给他们留下点什么”
2023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前一天,第23批援尼日尔医疗队到尼亚美儿童救助之家开展活动。工作人员穆萨给林文培留下了深刻印象。穆萨是儿童救助之家的管理人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但为了照顾孩子们,他每天忙前忙后,无法好好休息,不时有胸痛的症状。
林文培给穆萨做了全面检查,发现他患有陈旧性前壁心肌梗塞,建议其服药治疗并及时到尼日尔综合医院进行冠脉介入诊疗。看到穆萨一脸担忧却又迟疑的神情,林文培表示,所有手术材料都由中国捐赠。穆萨听后喜极而泣,连连道谢。
“援助毕竟有期限,我希望能把一些日常卫生健康知识教给他们,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林文培说。医疗队在义诊现场为一些常见病患者免费体检、赠药,提供中医特色诊疗和内科、外科等专科咨询服务,为当地居民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并开展健康教育。
当地医生非常信任林文培,很多诊断、治疗方案都要听取他的意见。林文培深感责任重大,经常主动与当地医生交流,现场指导他们开展手术,希望对提高当地医疗水平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林文培说,选择去“援非”,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他希望在有限的援助期里,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为人类卫生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特别是作为一名医疗人员,能够为共建“一带一路”、帮助非洲国家实现现代化出一份力,他感到十分自豪。
林文培有写日记的习惯。近19个月、556篇“援非”日记,记录着林文培在尼日尔工作、生活的日日夜夜,记录着林文培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记录着林文培投身共建“一带一路”的所思所想。在林文培的最后一篇“援非”日记中,他这样写:返程飞机上遇到不少同胞,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感觉到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当中去。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每个人都是一颗微小但不可或缺的螺丝钉。我希望自己这颗螺丝钉能发挥作用,为共建“一带一路”作出积极贡献,也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得更深、走得更远,为世界人民带来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