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伍小丽,熟悉的朋友都叫我阿丽。别看我身材娇小,我能一口气扛起30公斤猪肉。
我家公是贵港小有名气的杀猪匠。2013年,我跟老公结婚后,家公就把家传的猪肉档交给我们夫妻经营——家公和老公负责收猪、杀猪、送货,我负责分猪肉、看店和对接客户,一家生活来源都靠这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店。
每天凌晨4时许,我就要起床工作。先把杀好的猪按部位切分好,摆在案台上;再处理猪下水、打扫卫生,一直干到7时许。这时,顾客陆续前来买肉,我又忙着切肉、过秤、收钱,直忙到中午12时,终于有空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晚上收摊回到家,还要花上两个小时理账、算货款,中间时间穿插陪孩子,忙到近零时才能上床休息。
刚开始,我和老公没有做生意的经验,不知道怎么去找销路,只能死守着家里的猪肉档口;也不懂理财,当月赚钱当月花完。直到2017年,我们都处于负债状态,曾经连续3个月交不起店租。
印象最深的是我怀第一胎,准备临产,坐在老公开的一辆老式摩托车上,车后面挂着半扇猪肉。过西江大桥时,我的肚子开始阵痛,刚好绑猪肉的绳子松了,我下车跟老公一起把猪肉抬起来固定好。到店里后,我已经开始临盆,就让老公看着店,自己一个人开电车去医院生孩子。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心酸。虽然很艰难,但我从没有想过放弃。
虽然我干的是又脏又累的卖猪肉的活,但却是个完美主义者,不化妆不出门。卖猪肉也是一样,卖猪肉靠的是品质,我们家每天杀多少头猪就卖多少肉,从不卖隔夜猪肉。2017年前,档口上每天都有剩肉,多的有几公斤,都是拿回家自己吃,吃不完就免费送给亲戚朋友或村里的困难老人。
靠着不卖隔夜肉的好口碑,生意逐渐好了起来。2018年,受猪瘟影响,猪肉价格上扬,市场生意比较好做,加上我做事爽快、不斤斤计较,拿到了不少大客户的长期供货订单;还跟顾客处成了朋友关系,微信2000多名好友里面就有一大半是顾客,店里的收入也逐渐有了起色。2020年,因为疫情,在家里生活的人多,猪肉需求量大,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杀4头猪,店里还请了3名员工。
2023年受大环境影响,店里的订单大量流失。次年元旦,我萌生了做肉类加工制品的想法,并赶在春节前把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办下来。
做肉丸和烤肠,首先得买设备。第一套设备就花了1.6万元。为了做到合适的口感,之后又多次更换设备,特别费钱。为了做好肉丸和烤肠,我专门去学习,猪肉丸和烤肠是去店里当学徒,牛肉丸则是直接交学费。第一次做烤肠,我在微信群里发群接龙,接了100多公斤的订单,信心满满地开干。结果做出来的烤肠软绵绵的,吃起来没有肉质的颗粒感。最后,我只好把这些烤肠拿回家喂鸡。
为了研究出合适的配方,我做了很多次尝试,每天收摊后就在店里捣鼓肉丸制作配方和技巧,做出来的产品半卖半送给顾客品尝。经过1个多月的摸索,我终于做出了带有贵港本土风味,且适合大众化口味的肉丸和烤肠,以“食材新鲜、现做现卖、无添加剂”吸引顾客。最多的时候一天做了400公斤烤肠,4个人从早忙到晚,累到直不起腰。
今年9月,我开始招收学员,线下手把手教配料、打肉。我还把制作的技术和经验拍成视频发在网上,肉丸和烤肠的配料一目了然。好东西不怕学,大家一起赚钱才是正道。目前,我的学员大多来自各个乡镇,最远的一个则来自广东潮汕,她跟我学习制作潮汕牛肉丸和烤肠。还没有见面,她就说,虽然没有吃过我做的烤肠,但她非常信任我,让我十分感动。
现在,店里的生意逐渐走上正轨,平均一年卖猪1000多头,我也陆续还清了家里近80万元的债务。目前,我正在尝试做直播,希望将自己手工制作的肉丸和烤肠卖到更远的地方。

10月22日,伍小丽正在店里制作烤肠。全媒体记者陆颖敏摄

WAP版
小程序
贵港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