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们中师毕业的最后一年,我将陪伴你们一起学习、生活。”李鸣琦老师说这句话时语气平实。
那是40年前的事情。
那时,李鸣琦站在讲台边,那略显矮胖的身形被窗外阳光投出一道笨笨的影子,斑白的头发稀疏地斜在头顶,眼角的皱纹像被粉笔灰蚀刻出的沟壑,镜片后的眼睛半眯着,既看不出智慧的光芒,也称不上炯炯有神。乍看之下,他倒像一个普通老人,甚至有些木讷。
“自讨苦吃?”课后,我们才知道他还有一年半就退休,有同学嘀咕道。是啊,退休前一年还来蹚这浑水!难道不清楚我们八三(1)班是什么样的吗?前两任班主任是年轻力壮的男教师,都尴尬离场,他这把年纪和资历——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特级教师称号,功成名就,若最后落个“管不住学生”的名声,岂不是功亏一篑?
第二天午休后的第一节课是自习,按惯例可以逃课睡懒觉。正睡得迷迷糊糊,感觉有人摸自己额头,吓了一跳,睁开眼却是李老师。坏了,正等一顿教训,却见他的眼睛定定地看着我,轻轻地说:“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若觉得严重就要去看医生;如果不严重,那等下舒服点再上教室吧。”说完,他徐徐走出宿舍。
这下倒让我不好意思了,赶紧爬起来上课去。
不久,李老师给我们布置一项特别作业——每周写一篇周记,要求把一周内的学习生活和心得都写下来,周六下午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集,交给他批阅。
第一次写周记,大家都没觉得有什么好写。我就写了一句话:“学习生活基本正常,有时对纪律不够严格遵守。”
可到了下周一早上,翻开刚发回来的日记本时,我们都惊呆了。我那短短20字的周记下面,被李老师写了满满两三页的批语!
第一段写道:“这周你只有一次迟到,和上周迟到三次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能看出你在努力约束自己,继续保持!”
第二段,他提到我参加象棋比赛的事:“这周你积极参加了全校迎国庆象棋比赛。赛场上的你才正常,面对强劲的对手冷静沉着,祝贺你获得二等奖,为八三(1)班争了光,老师真心为你感到骄傲!希望你能把在象棋比赛中展现出的智慧和拼搏精神,也运用到学业上、事业上。”
第三段写:“这周的早操和课间操,你大部分时间都做得认真又努力,动作规范有力,精神饱满,比上周大有进步。但星期二的课间操,你不仅迟到,还早退了,这可不好。课间操问题虽是小事,也要认真对待。”
第四段写的是我看课外书问题:“你勤看课外书籍,值得继续。阅读能拓宽你的视野,增长你的见识。但星期三和星期四的四节课堂上,老师讲课时你也在看课外书,这是对任课老师的不尊重,也会影响你的学习效率。希望你以后能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上课认真听讲。”
再看看其他同学的周记,里面的批语也是这般密密麻麻,全班39本周记!这一周李老师是如何陪伴我们的?这周六晚上到周日又是如何批改周记的?好长一段时间,我们感觉,李老师的眼光总是在某一处默默地注视着我们。
第二年5月,我们到县镇小实习一个月,住宿安排在未完工的教师宿舍楼,没门没窗,床是用模板在地上直铺,一排睡五六个人。李老师也和我们一样,住在隔壁。
过了几天,自治区支教讲师团两名讲师也到来,他们住在县招待所。这两名老师和我们很友好,大家经常在一起踢足球,有一次还邀请我们去招待所玩了一晚。当时,县招待所是全县住宿条件最好的地方,每天23元,有黑白电视机,属那个时代的最高配置。同学们没有几个进过那么高级的地方,都说大开眼界。
回来后,我和李老师说:“按照条件,你也可以住招待所。”谁知,李老师不只摇头,还有点恼怒地骂:“贪图享乐的毛病要不得,要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他们这样习惯下去,将来一定变贪官、进监狱、误人生。我希望你们这班同学记住,不要羡慕他们的生活,守住本心!”
当时,李老师说话的表情非常严肃,目视远方。30年后的一天,我从网上看到热点新闻,某厅长因严重违纪违法被通报双规。这名厅长正是当时的一名讲师。我不由惊叹李老师的眼光。
时值5月,天气已经炎热,我们几个男生喜欢到学校外面的西江游泳、洗澡、洗衣服,每天都玩得很开心。有一晚,我上岸比其他同学早,远远看见李老师在江边的一块半人高礁石上站着,手里攥着一枚银色哨子。我和他打了招呼,他说:“你们敢在大江击浪,我是欣赏的,但像赵同学那样去追逐飞跃船,那就过分了。你告诉大家,再做这样危险的动作,我会用纪律约束你们。”
我才惊觉,原来我们肆意玩水的时光,都被一双眼睛默默地守护。
毕业前一个月,我们还闯了一次大祸。那天是同学老谢的生日,他出钱邀请关系较密切的10多个同学在教室搞一场生日晚会。在此之前,校园里从未有人为过生日举办过如此正式的仪式,年轻气盛的我们,兴奋地筹备这场特殊的告别礼。
我们在黑板上肆意涂鸦,不像是生日祝福,倒像青春的不羁和恶搞。起初,大家还规规矩矩地围坐在一起,吃着简单的蛋糕,说着轻松的玩笑。可很快,话题不知不觉转向了毕业。想到那些中考成绩与我们不相上下的初中同学,此刻正在重点高中为高考全力冲刺,未来一片光明;再看看我们自己,即将回到偏远山村,前途未卜。几瓶酒下肚,迷茫与不甘在心底翻涌,大家情绪彻底放纵——我们手拉着手跳起舞,声嘶力竭地唱着《万里长城永不倒》这首热血激昂的歌,引得同学纷纷驻足围观。
兴奋之极,小梁点燃一挂鞭炮,提着冲出教室门口。听得一阵“乒乒乓乓”响后,小梁便慌慌张张跑回来说:“不好了,班主任刚才就站在门口,见我出来就往楼梯走,我又不好扔鞭炮,装着淡定走,就像是用鞭炮赶着班主任下楼,怎么办?”
我急忙跑出去,只见李老师在楼下蹒跚地走着,很落寞的样子。大家面面相觑,酒一下子就醒了,马上草草收场。想到毕业前还可能被学校处分,甚至开除,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很惶恐,不知所措。
3天后的班会课,我们终于见到李老师。他站在讲台上,声音很平静,让我们一个接一个走上来谈谈对自己行为的看法:“觉得不对的,就诚恳检讨;要是觉得有理,也尽管说出来。”
我们低着头,磨磨蹭蹭地走上讲台,谁也不敢抬头看李老师的眼睛,都低头认错,更别提辩解了。“冲动会容易犯错,犯错是需承担后果、接受惩罚的,这件事就此翻过。”他顿了顿说,“你们记住,我们班的同学都是有潜能的人,无须自卑,守住本心,尽力拼搏,未来一定美好!”
这样的处理结果完全出乎我们意料!
事后,我了解到,原来在星期一的校务会议上,学校领导提出一定要给我们几个记一次大过以上处分。但李老师站出来说,要处分就处分他,是他管理得不好。但不能处分学生,那会给他们毕业分配留下很大的污点。“他们思维比一般人活跃、大胆敢干。我相信,这批学生以后的成就会远超我们在座的各位。”李老师说。
毕业前两天,我向他道谢。他只是定定地看着我说:“你们都是好的种苗,不希望你们因外力损毁,更不能因自身夭折了。我一直看好你们。”
毕业20年后回学校聚会,当时李老师已迁到贵港市区定居。我和当时已是县示范性高中校长的赵同学、在宣传部任宣传科长的老谢、在乡镇重点初中任校长的小梁一起到贵港市区看望李老师。
李老师一直侧着身子听我们讲述各自的事业家庭,生怕听漏了哪一句,多次重复一句话:“你们的成长啊,远比我当年想象的好!”他还定定地看着我说:“你的道路虽然有些坎坷,但我相信,只要守住初心,成就不会低于他们。”我心中一暖,原来,无论时间过了多久、距离相隔多远,李老师一直在关注我们。
谁想到5年后,李老师就带着满袖书香永远离开我们。如今,又过了15个春秋,每当在工作中遇到瓶颈,或是在人生路口迟疑时,或是事业有突破时,我总感觉有目光从某处注视过来,让我不敢苟且,唯有挺直腰杆,把每一步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