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亮的卫生间。”
女儿入职第一天下班回来就在小家庭微信群里发来信息,文字后面紧跟着一个雀跃的笑脸,接着是一张相片,相片里卫生间在落日照映下洁白如新。
这是前几天我们送女儿到她所在的工作城市时她爸爸清洗的。
“嘿嘿。”她老爸习惯性地回应道。
挂断女儿电话,女儿清脆爽朗的话音萦绕耳畔,相片里洁白发亮的卫生间映照出全家出动清洁宿舍的场景,尤其是她爸爸弓身擦拭瓷砖,后背湿透的样子。旧日时光不由悄然浮现。
女儿的初中作文《我感受到了父爱》里写过这么一段话:
那天,风卷着沙砾打在脸上,我坐在爸爸的摩托车尾座,明明冻得打颤,却梗着脖子说:“不冷。”因为我知道爸爸只有一件外套,如果他脱下来就会受凉。可爸爸还是停了车,什么也没说,脱下外套,披在我身上,还拍拍胸口笑着说:“老爸是谁?不会有事!”可是回到爷爷家我发现,爸爸的脸被风吹得通红,一声声咳嗽像小锤子敲在我的心上,那件外套上的温暖,让我懂得:父爱比山高,比海深。
送女儿去宿舍那天,她爸擦卫生间的样子,和当年脱外套时的果断如出一辙。他蹲在马桶边,先用洁厕灵泡透缝隙里的灰,再拿钢丝球一点点蹭,连瓷砖缝里的霉点都要一一擦掉。当时女儿忙着擦窗挪柜,只提醒说“老爸悠着点哦”,并没细看。可当她下班回到宿舍,看到那片在夕阳下发亮的瓷砖,于是拍相片,录视频,发信息,通电话,这不正和多年前她感受到的那件带着父爱温暖的外套一样吗?不正像她当年作文里写的“那些没说出口的在意,总会在某天突然冒出来,暖得人鼻子发酸”一样吗?
“细节如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这是女儿在另一篇初中作文《想起你时很温暖》里的题记。文章回忆了她的小学经历。
一个夏日的早晨,她和同桌都穿了新衣服去学校,可上课时她发现同桌总挠后脖颈,后来才知道是同桌衣服后领的商标磨得难受。她“一摸!竟然摸不到”。放学后回到家,她翻箱倒柜找旧衣服,“一件,两件,三件……全都没有标签,只剩一道剪过的痕迹。”那时她才恍然,原来妈妈每次买新衣服,都悄悄就着台灯,用小剪刀顺着布纹剪掉商标,连毛边都要拿手搓软。作文里写到她当时跑到厨房搂着妈妈的腰说:“谢谢您!”
原来,那些被她写进作文里的小事,早就刻入了她的骨子里,从小学到初中,直到现在,并且慢慢养成一种深情——感受爱,感恩爱,一种能力——爱与被爱。
总有人问我:“怎么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女儿?”的确,女儿懂事又能干,从小到大,不曾让我们费心过,我很感恩上苍赐予我们母女缘分一场。要说真有什么经验的话,我觉得,寒风里脱外套的果断、台灯下剪商标的专注、蹲在地上擦瓷砖的细致……那些我们藏在岁月里的温柔瞬间都算得上。
最好的教育,从不是教会孩子该做什么,而是让孩子在被爱的细节里,在渗入血液的疼爱中,慢慢去感受爱,懂得爱,渐渐长成“会爱人”的模样。就像那间存满父爱的卫生间,定会让女儿在某个疲惫归来的黄昏,蓦然发现,无论行至何方,总有一片被无言挚爱的天地,从而找到前行的底气和动力,这是任何言语教育也无法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