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 > 正文

麻醉“暖”知识

2024-01-05   来源:广西柳钢医疗有限公司医院    作者:廖发玲   网络编辑:周礼萍  

体温是人体四大生命体征之一。人体正常体温在36—37℃,维持正常的体温对身体各项生理机能很重要。如果体温降低,人的各种组织器官运行就会减缓,新陈代谢也会自动减缓,以保护身体组织。手术中监测核心温度低于36℃在临床上称之为低体温。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原因

1.患者自身的原因

患者在手术前,要先禁食和禁水,其机能缺乏一定的能量,体内热量就会减少,身体温度的调节功能就会下降。部分患者在术前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焦虑,这样血流就会重新分配,回心的血量和机体微循环都会受到影响,于是身体会出现低温。年迈体弱者、婴幼儿也容易在术中出现低体温。

2.麻醉的影响

麻醉药物能够扩张血管,使血管的散热加快,调节体温。麻醉药物中的肌松药能够消除肌震颤,阻碍了人体散热。在麻醉时,使用机械通气来吸进干冷的气体,吸入过程不经过鼻腔和上呼吸道的加热,而直接将干冷气体送入肺内,因此,人的体温就会下降。

3.手术室温度的影响

为避免细菌繁殖,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手术室的温度一般在21—24℃。同时,手术室的空气净化设备会加速室内空气对流,加快患者的身体散热。

4.术中丧失皮肤保暖

人的皮肤可以调节体温,完整皮肤可以作为天然屏障保护人体机能。在手术时,需要对皮肤进行消毒,而消毒液容易挥发,在挥发过程中容易带走身体热量,从而导致体温下降。在进行大型手术时,人的体腔长时间暴露在外面,体内的水分会大量蒸发,带走身体热量,致使患者的体温下降。当手术持续时间较长时,患者的累积散热就会变多,全身的代谢变缓,不容易产生热量,加上这时候散热增多,所以体温会大幅度下降。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危害

术中低体温如果持续时间较长,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1.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由于体温较低,血管收缩较差,易出现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不利于伤口的愈合,从而增加感染的几率。

2.麻醉苏醒延迟。低体温时,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低体温使机体的代谢和麻醉药物的排泄减慢,从而延长麻醉药物的作用时间。这些都可导致麻醉苏醒延迟。研究表明,低体温患者比正常体温患者苏醒时间延长40分钟。

3.增加出血风险。由于体温较低,血小板功能下降,导致凝血功能受损,血液粘滞度增加,易发生出血,严重者由于激活体内的纤溶系统,从而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处理不及时易危及患者的生命。

4.低体温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增高。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低血钾,从而出现心律失常或引起心衰。

5.寒战发生率的增加。人体体温通常保持核心体温接近37℃,患者体温约降低1℃就会出现寒战,耗氧增加,心血管系统供血需求增加。低温引起寒战可增加耗氧和CO2的生成。在全身麻醉恢复过程中,没有进行复温的患者,寒战发生率为40%,寒战引起的肌肉活动,会让患者不舒适,以及引起伤口疼痛。

6.失血和输血需要的增加。低体温导致出血时间延长,严重低温会导致DIC。因此,低体温会增加失血以及对输血的需要。另一方面,低温又导致静脉淤积和局部组织氧供减少,进一步引起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麻醉医生的“暖”妙计

体温为手术中重要的安全隐患之一,作为手术患者生命的“护航者”麻醉医生在保暖工作中是专业的。

设定环境温度维持在21—25℃,每个手术间都有实时温感器,根据术中体温检测的变化和手术不同时段及时调节温度。

当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给予加盖保暖,尽可能减少皮肤暴露。

术中会加用加温设备,让患者感受到暖风机、电热垫等医用升温装置带来的温暖。

在用于静脉输注以及体腔冲洗的液体会给予加温至37℃。

预保温。对于高危患者(婴幼儿、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老年人等),会做好预防措施,并在手术开始先调节好温度,设定个性化室温。

体温很重要,细节很关键。让手术患者暖暖的,提供有温度的医疗服务,麻醉医生一直守护着您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