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我们的节日 > 网络中国节·清明 > 正文

清明,慎终追远祭先烈

2025-04-06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 杨小露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清明时节,我市以多种方式缅怀先烈,慎终追远。

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我市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这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西党组织活动的中心,广西党组织三次全省性的会议就有两次在我市召开,分别是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和中共广西省代表大会(罗村会议),这里涌现出黄日葵、谭寿林、胡福田、陈岸等一批革命先驱。

清明节前,我市机关事业单位、中小学校、社会团体等纷纷开展“清明祭英烈”等主题活动,以敬献鲜花、重温入队入团入党誓词,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方式,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3月27日,贵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组织“机关党建民生保障联动体”成员单位,在贵港市南山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

3月27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组织“机关党建民生保障联动体”成员单位,在南山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 全媒体记者杨小露摄

3月27日,贵港市烈士纪念碑揭牌仪式在南山风景名胜区举行。 全媒体记者杨小露摄

4月2日,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政法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16个机关事业团体党组织在市莲花山墓园烈士集中安葬区开展清明祭英烈暨“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

当天,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和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代表,以及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代表在贵港市双拥展示馆开展“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活动,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贵港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秘书长覃晖表示:“传承是最好的缅怀,践行是最好的纪念。没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缅怀活动,让我们更加体悟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激励我们不断前行,让革命先烈的精神代代延续、薪火相传。”

4月2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开展“赓续·2025· 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活动。 全媒体记者杨小露摄

“1939年,广西省代表们在这里秘密召开会议,为解放事业点燃希望之火。”4月2日,覃塘区三里镇中心小学的党员教师与红领巾志愿者到中共广西省代表大会(罗村会议)旧址,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英烈精神”主题活动。大家参观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详细了解中共广西省代表大会(罗村会议)的重要历史意义和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

“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刻苦锻炼,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三里镇中心小学四(1)班学生赖沁儿说。

4月2日,覃塘区三里镇中心小学学生参观中共广西省代表大会(罗村会议)旧址。 练琴摄

3月28日至4月12日,自治区文明办在全区未成年人中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 丰碑励童心”网络祭奠活动,通过网上祭英烈的方式,引导广大未成年人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怀想在心,别样清明别样情

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

“先辈们,你们期盼的幼鸟羽翼已逐渐丰满,我们将把重任挑上逐渐成熟的肩……”4月2日,覃塘区蒙公镇中心小学举办清明节缅怀先烈诗诵会,学生声情并茂,慷慨激昂朗诵诗词,讲述革命先烈的壮烈故事,歌颂他们坚守革命气节、从容就义的革命精神。

近日,市红十字会联合市文联组织30多名本土书法家,以“生命接力 大爱传递”为主题,创作了一批器官捐献主题书法作品。这些作品融合了传统书法艺术与人道主义精神,以笔墨传递温情,深刻诠释器官捐献的文明内涵。

“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仿佛与那些默默奉献的生命使者对话,他们的大爱让我深受触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严延旺说,这种情感的传递,不仅让艺术创作更具温度,也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希望。

清明微雨中的桂平市城西街,青苔斑驳的小路泛着水光。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学生杨伟进约上同学一起走进魏乃文故居。“往年清明只是祭祖踏青,但今年我想用半天时间,为心里添一份更重的‘铭记’。”杨伟进说。

这座清末风格的青砖小楼里陈列着中国核潜艇导弹发射装置总工程师魏乃文的手稿、旧照与生活物件。展柜中一本泛黄的工作笔记让杨伟进驻足——密密麻麻的数据间,夹着一页家书草稿:“儿投身国防,恐难尽孝膝前……”彼时的魏乃文正隐姓埋名参与核潜艇研发,连母亲去世都未能归乡。杨伟进用手机拍下这页字迹。“以前总觉得铭记历史很宏大,今天却像触摸到了具体的温度。”他说,“清明不该只是回望血脉来处,更要看见那些撑起民族脊梁的精神根系,让历史的根系在血脉中重新抽芽。”

4月1日,市民参观魏乃文故居。全媒体记者杨小露摄

春风寄思念,清明亦清明

“太爷爷,我们来看您了。”4月1日,李洪猛与妻子杨婷梅带着水果等祭祀用品,前往长眠着祖辈的山坡。李洪猛手持镰刀,细心地清理着坟墓周围的杂草,杨婷梅则弯腰拾捡着散落的垃圾,随后有条不紊地将祭祀用品一一摆放整齐。一家人井然有序地跪拜,以家常聊天的方式向祖先“汇报”着家里的近况。没有纸钱燃烧后弥漫的灰烬,也没有鞭炮轰鸣带来的喧嚣,唯有思绪随春风轻拂。李洪猛介绍,近年来,他们只带水果和米酒去祭祖,这样的清明节显得更加清明、更加纯粹。

这种以“一杯薄酒敬先人”的祭扫方式已成为我市部分家庭清明祭扫新风尚。

“爸,清明节了,我们又来看你们了。”3月30日,桂平市殡仪馆祭拜区,记者遇见前来祭奠亲人的市民李先生一家人,他们正在轻轻擦拭父亲的骨灰盒,然后摆上水果、酒、糖果等供品。“以前烧鞭炮、纸钱,现在我们响应号召,文明祭扫。”李先生表示,祭扫重在心意。

清明节前夕,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发布倡议书,倡导公众以文明、绿色、安全的方式进行祭扫,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月2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给革命烈士献花。 全媒体记者杨小露摄

鲜花祭祀成主流,文明环保入人心

随着文明祭祀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用鲜花寄托哀思。

3月28日,我市在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举行以“生命·希望”为主题的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50多名参与者面向镌刻着捐献者名字的纪念墙献花,肃立默哀,向捐献者表达深切哀思,致敬他们为挽救生命和医学教育作出的无私奉献。

“先生,你好,我们可以把香纸、鞭炮换成鲜花,文明绿色祭扫……”4月1日,记者在贵港市莲花山墓园看到,有关文明祭扫的横幅、展板映入眼帘,手捧鲜花前来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在墓园入口处,设有“文明祭扫·换取鲜花”服务点、鲜花购买点,志愿者正一边用鲜花换掉市民手中的纸钱等焚烧祭品,一边向群众宣传绿色环保祭扫理念。

现场,不少路过的市民对这种文明祭扫的方式表示支持,市民覃女士则是自带了几个小型花篮看望亲人。“我们每年扫墓都会带花来,家人生前比较喜欢淡雅的鲜花,所以每次都会去花店订制几个小型花篮带来。”

为引导广大群众文明祭扫,营造“绿色、安全、文明”的清明氛围,我市在各个墓园推广“鲜花换鞭炮纸钱”清明文明祭扫主题活动,推出“花”样服务,将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的表达。

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花店发现,黄菊、白菊、康乃馨等祭祀用花都摆在显眼位置,各家花店早早为清明节鲜花销售高峰做好了准备。港北区中山中路一家鲜花店店主吴女士介绍:“现在黄白菊是3块钱一支,花束价格按大小从30元至200多元不等。现在流行鲜花祭祀,销量不错。”

“现在的祭祀用花做得比以前好看很多了,不只是黄白菊,还搭配了别的花,款式新颖时尚。”前来订购祭祀用花的黄芳说道:“现在提倡文明祭祀,用鲜花替代烧纸,不仅能表达心意,还绿色环保,我觉得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