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广西三月三潮玩邀你来 > 正文

潮动三月三 民族体育炫

2025-04-25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 易舟琴 郭晓枫 林子棠 高千千  

抢花炮、打陀螺、抛绣球、舞狮……4月19日至20日,我市刮起一股民族体育旋风——2025年广西“潮动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系列比赛在我市城区举行,特色鲜明的民族体育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轮番上演,让市民大呼过瘾。

比赛现场,当汗水与泪水交织,当传承与创新同步,这些兄弟姐妹用自己的方式,让民族体育的魅力在竞技中升华,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激情中绽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注脚。

民族体育运动多酷炫

“哔!”4月19日,随着一声哨响,市体育中心足球场一枚彩色圆形的花炮冲天而起,两侧的运动员高高跃起,抢花炮比赛开始了。

抢花炮是一项极具魅力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主要流行于壮族、侗族等民族聚居地区,被誉为“东方橄榄球”。比赛中,双方运动员需在合理冲撞与拦截的规则下,将花炮投入对方的篮筐内得分。抢花炮不仅是力量与技巧的较量,更是团队协作精神的集中体现。

比赛在柳州市与湖南省队中进行。只见柳州队一名身强力壮的小伙率先跃起,触到花炮的刹那,两侧突然杀出对手将他团团围住。他灵巧地侧身虚晃,佯装传球,趁着防守空隙猛地转身突围,抱着花炮奋力前冲。对方队员迅速组成拦截防线,有人从正面封堵,有人试图从身后偷袭,场面顿时陷入混战。被包围的队员时而高高跃起,时而快速变向,在对手的围追堵截中左冲右突。花炮在队员中不断传递,最终被送入对方篮筐中,赢得一分。

4月19日,陀螺竞赛在市区新世纪广场火热开赛,选手通过鞭绳抽动陀螺,在地面进行旋转比拼。赛场上,金属鞭绳破空的呼啸声与陀螺飞旋的嗡鸣交织,选手屏息凝神,时而如猎手般蓄势待发,时而如匠人般精准控场,将力与美凝聚于毫厘之间。

本次比赛分为个人赛与团体赛,选手需在指定区域(攻击线/防守线)旋放陀螺,通过抛掷己方陀螺撞击对手陀螺,使其停止旋转。以陀螺旋转时长、攻击精准度及攻守策略综合计分,旋转时间越长、成功击打对手陀螺次数多者胜出。

比赛中,各参赛队伍展现了高超的技艺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最后,罗喜妹获陀螺女子个人赛一等奖,李洪获陀螺男子个人赛一等奖;崇左市代表队获陀螺女子团体赛一等奖,云南省二队获陀螺男子团体赛一等奖。

在市区新世纪广场中央,高杆投绣球比赛正在紧张进行,10米高的铁环成为选手挑战的“目标高地”。来自贵港、柳州、桂林等地的多名参赛选手在规定距离外凝神聚力,手中的绣球随着助跑、发力,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精准飞向架顶圆圈。

高杆投绣球和背篓投绣球源自壮乡儿女劳动智慧,现已发展成完整的竞技体系。高杆投绣球考验个人的精准度,背篓绣球则强调团队默契,一动一静间均展现着民族体育的独特魅力。

本次高杆投绣球比赛分为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个人、女子个人,选手需要在3分钟内将绣球投入高杆上的圆环内,投掷绣球数量多者获胜。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代表队的唐宇珊获女子个人一等奖,贵港市代表队的黎杰辉获男子个人一等奖,桂林市代表队获女子团体一等奖,崇左市代表队获男子团体一等奖。

表演项目广西杂技团 《打磨秋》 比赛现场。全媒体记者林子棠摄

气()排球比赛现场。全媒体记者易舟琴摄

陀螺个人赛比赛现场。全媒体记者林子棠摄

板鞋竞速运动员齐心协力大步向前。全媒体记者郭晓枫摄

高脚竞速运动员向终点冲刺。全媒体记者郭晓枫摄

在传承与创新中阔步前进

4月19日,陀螺竞赛个人赛决赛现场热闹非凡。随着云南省代表队选手李洪的最后精准一击,陀螺如流星般坠落在攻击线边缘,迸出银铃般的脆响,赢得全场喝彩。最终,他夺得这场竞赛个人赛冠军。

今年60岁的李洪身兼运动员与教练员双重身份,他带出了多名优秀运动员。他表示:“陀螺十分讲究‘稳准狠’,比赛中最重要的是敢打敢拼的态度和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要善于根据对手特点调整防守和进攻策略。”

与李洪的沉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首次参赛的16岁贵州少年何顺。在赛场上,他大胆尝试高难度动作,成为赛场一大亮点。尽管最终未能斩获奖项,但首次参赛的经历让何顺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他不仅要掌握陀螺旋转技巧,更要理解其中蕴含的耐心与专注,这也让他对陀螺所承载的民俗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赛场上,老将与少年新秀同台竞技,恰似转动的陀螺,勾勒出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发展脉络。陀螺竞赛裁判长介绍,本次陀螺项目最大参赛者年龄超过70岁,最小17岁,展现了赛事的包容性和广泛参与度,也体现了陀螺项目在民间的深厚群众基础和生命力。

4月20日,舞狮竞赛在市区新世纪广场震撼开场,作为全运会群众赛事广西选拔赛的焦点赛事,这场比赛吸引了众多目光。来自梧州、贵港、来宾等地的15支南狮自选队伍,以及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13支南狮传统队伍齐聚一堂,展开激烈角逐,传统醒狮与创新编排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把家乡山水元素融进步法设计,是想让传统技艺更有生命力。”平南县会宗堂龙狮团团长说。为了提升学员技艺,他常常带领学员外出学习,通过不断创新、积极参赛以及开展教育推广活动,让该龙狮团声名远扬,成为南狮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本次比赛,该团荣获二等奖。

赛场另一边,铿锵的镲片声在场边划出清亮的节奏。在一众男将的锣鼓手中,玉林市代表队陈思宁绾着马尾的身影格外醒目。从小看舞狮长大的她,起初只是被狮子的灵动帅气吸引,加入龙狮队接受专业训练后,才真正领会到舞狮的门道。狮子尾巴的高度、狮头眨眼的次数,都暗藏着与镲手沟通的信号,手中镲片的轻重缓急,也都要配合狮子的动作节奏。

“现在每场比赛都能学到新东西。”陈思宁笑着说,在她20年的人生里,逐渐从锣鼓声中领悟到舞狮文化的厚重底蕴,意识到这些祖辈传下的技艺,需要年轻一代接力传承。

传统与创新交织,老将与新秀同场竞技,这场舞狮竞赛不仅是技艺的较量,更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写照。

比冠军更珍贵的是团结

4月19日,在珍珠球比赛现场,南宁师范大学与广西民族大学对垒。南宁师范大学一名队员在接球时意外脱手,旁边队员立即说:“没事,没事!”这句简单的话语,如同春日暖阳,驱散了失误带来的阴霾,队员们迅速调整状态,重新投入战斗。

同样的温情也在气(绣)排球赛场上演。运动员挥汗如雨,顽强拼搏。一次扣球失误后,我市气(绣)排球队员小覃满脸愧疚,连连自责:“我的错,我的错!”话音未落,队长罗世东已经快步上前,轻拍他的肩膀:“没事,没事!加油!再来!”队员们围拢过来,用鼓励的眼神和掌声,让失误变得越来越少。

这些看似平凡的对话,传递着超越胜负的体育精神。在激烈的竞技中,队员们用包容和鼓励凝聚成强大的团队力量。“失误不可怕,重要的是大家一起面对。”市气(绣)排球领队兼教练员周富熙说,“我们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方,但在赛场上,我们就是一家人。”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正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所在。它不仅展现了运动员们高超的技艺,更诠释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

“大家注意,记录台的计时与犯规标记必须保持同步。”4月19日,在珍珠球赛场尚未迎来观众时,比赛监督韦旭强已带着裁判员团队开始赛前最后的流程梳理。这是他首次以比赛监督的身份参与赛事,虽然角色转变,但那份对公平竞赛的执着与传承体育精神的使命感始终未变。

作为曾经的资深裁判长,韦旭强对赛场的每个环节都了如指掌。今年转为比赛监督后,他的工作从直接执裁转为统筹全局:赛前组织裁判员分析规则细节,赛中穿梭于各个场地协助处理突发争议,赛后带领团队复盘总结。“裁判长更聚焦单场判罚,而比赛监督要把控整个赛事的公平性与流畅度,本质都是守护体育精神。”韦旭强说。

每日比赛结束后,韦旭强都会组织裁判员召开总结会,通过“以老带新”的模式,将自己20余年的执裁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辈。

“每年‘三月三’赛事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人才孵化器。”韦旭强介绍,赛事承担着选拔优秀运动员、裁判员的重任,为次年广西全民运动会储备力量。在他看来,从赛场新秀到专业裁判,都需要在实战中打磨成长。“看到年轻裁判们快速进步,看到运动员在公平环境中绽放光彩,就是我最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