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揭开无人农场的神秘面纱——探访益农水稻智慧农场春耕春种场景

2025-04-11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全媒体首席记者黄静华  

无人驾驶农机耙耕水田,无人驾驶插秧机水直播精准播种水稻,无人驾驶插秧机笔直插秧,传感器实时监测墒情……

春耕大忙时节,港北区益农水稻智慧农场,一场“静悄悄的改革”正在上演农忙时节“无人忙”的现象。

4月8日,记者走进港北区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探访智慧农场春耕春种场景,感受高科技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迈进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无人机施肥,10秒钟就能施一亩地,误差不超过1厘米。”该合作社农机手李鸿才说,无人机施肥喷药是当前水稻生产机械化无人作业较成熟的环节,依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置飞行线路全覆盖后,误差不超过1厘米,不会漏施哪一块地,也不会重复作业。

农机手用手机设置无人植保机施肥。(全媒体首席记者黄静华摄)

“不用人操作农机,农机发生故障怎么办?漏插秧怎么办?少收割一块地就浪费粮食了。”李鸿才的父亲李付生当了一辈子农民,去年初益农水稻智慧农场启动时,他看着孩子们站在田边捣鼓手机操控农机作业,心里直打鼓,“种田哪有不下田干活的?”每次使用无人驾驶技术作业时,他都忧心忡忡地跟在农机后头检查作业效果。

“哈哈哈,去年收成还行,我这‘老古董’也要跟上时代了。”去年11月,智慧农场完成两季种植并首次全年测产验收,李付生放心了,全年亩产干谷超1000公斤,试验田块单季产量均超过全市平均亩产量。

港北区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集育秧、烘干、仓储、大米加工等于一体,有各类农业机械130台(套),种植水稻2000多亩,2023年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该合作社成员有56名,多为50多岁农民,像李付生一样对智慧农场心存疑虑的不少,但经过一年试验测产,大家慢慢接受了农机无人驾驶技术。

“用无人驾驶插秧机,我一个人就能完成插秧作业,以前还得让他们帮我放秧苗。”李欣财今年30岁出头,是该合作社里年轻的农机手,与李鸿才一样,是合作社推进无人驾驶技术的主力军。他觉得,无人驾驶插秧插得直、省人工、不用补漏。

记者现场看到,李欣财驾驶插秧机摆好位置,插秧机便缓慢走动起来,他便到放置秧苗的地方查看秧苗使用情况,发现空缺及时添加,插秧机自行往前走,走一趟就均匀地插下8列笔直的秧苗。

李欣财设置插秧机无人驾驶系统。(全媒体首席记者黄静华摄

在李欣财插秧田块的旁边,华南农业大学智慧农场关键技术实验室研究生刘熙正在田边玩手机,他负责的无人驾驶拖拉机正在耙田。

“不用看,我都设置好了,机器能按设置好的路径来回耙田,耙得差不多了,‘叫’它回来就行。”看到记者一脸好奇,刘熙马上操控手机,把拖拉机开回田埂边,重新演示了一番操作流程。

只见刘熙进入拖拉机驾驶室,打开自动驾驶模式APP,点击设置界面选择农机型号后,进入作业管理,新建作业路径。随后,他走出驾驶室来到田埂边,打开手机里智能导航系统APP页面,“这里有开机、停机、返回等操作,在田边就能操控拖拉机。”

刘熙介绍,他们团队主要致力于水稻生产全程无人化、智能化研究,通过导航系统、卫星定位、基站、摄像头、传感器等科技手段,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少人化或无人化作业。

无人驾驶插秧机在自主插秧。(全媒体首席记者黄静华摄)

“无人驾驶的拖拉机耙田最方便,设置好后放在田里作业,自己就能去忙其他事情了。”李鸿才说,无人驾驶一天可以工作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抢农时特别方便,用无人驾驶技术每亩水稻可以节省100元种植成本。

水稻智慧农场通过引进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研制成功的水稻无人农场关键技术及装备,采用“港北区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华南农业大学+港北区益新家庭农场”的产学研用结合模式,配置有无人驾驶的拖拉机、插秧机、直播机、联合收割机、水田激光平地机、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农机,还有无人农场智能机械管控平台,包含高清视频监控、TD-LTE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技术等智能管控平台,实现水稻生产耕种管收全程无人作业。

当前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仍需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人员帮助设置操控系统,今年将在该合作社开展全面无人驾驶技术培训,让合作社农机手熟练掌握并使用智慧农场系统。该合作社水稻智慧农场核心示范区从去年的170亩扩大到今年的500亩。

当天,记者在现场看到,无人驾驶插秧机水直播作业,经过改装的插秧机,原放秧盘的地方换成装满稻谷种子的塑料罐,插秧机往前走,罐子里的种子就一列列播撒在水田里。

“不用育秧,直接播种,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李鸿才介绍,去年试验了水稻机械水直播,今年新增水稻机械旱直播,旱直播和水直播均不用育秧,选好种子催芽晾干,就可以直接播种在平整的水田里,更省时省力。

“在巩固发展益农水稻智慧农场的基础上,我们计划指导各县(市、区)新建培育型智慧农场。”市农机中心技术推广科科长李泳仪介绍,去年水稻智慧农场取得良好成效,今年将在全市推进水稻智慧农场建设,巩固发展益农水稻智慧农场创建经验,探索农业生产全过程“人工智能+机械化”的智慧农业生产新模式,让更多的科学技术服务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端稳“中国饭碗”。

自治区农机中心专家到农场检查秧苗培育情况。(全媒体首席记者黄静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