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记者来到阚维雍烈士之子阚培桐的家,阚维雍的儿媳杨秀云和孙子阚滔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大摞老照片和资料,整齐摆放在桌上。这些东西虽已泛黄,但两人视若珍宝,精心保存多年。身后墙上挂着一张军人照:穿戴整齐的戎装,儒雅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这就是阚维雍将军。
阚维雍。图源:桂林日报
“虽然与家公无缘见面,但却从老伴口中听到很多关于他的英雄事迹。身为家人,我深感自豪。”77岁的杨秀云说,老伴阚培桐(2010年去世)生前经常和家里人讲述阚维雍的抗战故事。
1900年,阚维雍出生于柳州一个书香之家。1919年五四运动后,阚维雍深感国家危亡,毅然决定弃医从戎,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学堂,后又进入南京陆军工兵专科学校、国民党中央陆军大学深造。1940年,他率部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因战功卓著,两年后他升任第31军131师少将师长,率部担负桂西南防务。
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衡阳会战后,日军调集7个师团15万兵力直逼桂林。8月,阚维雍奉命率部从驻地钦州、防城港徒步开赴桂林,9月中旬抵达即投入紧张备战。
当时,防守桂林城的部队仅有两个多师,兵力不足2万人。不少将领都认为“死守三个月”的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有的已私下做好逃跑准备。阚维雍没有被敌人的凶焰吓倒,夜以继日地督导部属疏散居民,抢修工事,勉励士兵奋勇杀敌,誓死保卫桂林。
记者在阚家见到了阚维雍写于1944年10月4日晚的两封家书。一封写给兄长,他在信中说:“不独不怕敌人来攻,正恐其不来攻也!”另一封写给妻子罗咏裳,他告诉妻子:“此次保卫桂林大会战,不日即可开幕。此战关系重大,我得率师参加,正感幸运,不成功便成仁(战死叫做成仁),总要与日寇大厮杀一场也!”其忠诚报国之壮志溢于言表。
1944年10月28日,桂林保卫战打响,日军重点攻击东、北两面,131师防守阵地遭到沉重打击。阚维雍指挥官兵凭借溶洞地形节节抵抗,予敌以重大杀伤。敌人接连施放毒气并喷射火焰,坚守在七星岩的391团8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史称“八百壮士”。
11月9日,大批日寇渡过漓江,向桂林城发动全面进攻,阚维雍指挥退入城内的官兵顽强抵抗。当日下午,桂林城防司令韦云淞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午夜弃城突围。阚维雍慷慨陈词,提出坚守桂林的建议,但遭拒绝,遂愤然离场。
当晚7时许,阚维雍返回师部,召集有关人员布置突围后,以命令的口吻说:“你们突围出去,我不能走。”说罢,写下绝笔诗:千万头颅共一心,岂肯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做降将军!
“桂林的防守失败了,相信中国是不会亡的!”从容安排后事后,阚维雍以稍事休息为由进入寝室,将灯熄灭,随即举起手枪自戕殉国,时年44岁。
次日,桂林沦陷。日军进城后,将阚维雍的遗体重新殡殓,葬于桂林城防司令部,立一木牌作其墓碑,并对天鸣枪三响,以示钦敬。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追晋阚维雍为陆军中将师长,并为他举行国葬。新中国成立后,阚维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阚维雍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如今,阚维雍的4名子女均已过世。在柳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任教多年的小儿子阚培桐,晚年完成了一个壮举:2002年起,年过花甲的他耗时3年多收集整理,并编纂出版了《救亡之声——中国抗日战争歌曲汇编》,书中收录了1931年至1945年间的3621首抗战歌曲,记录下全民族抗战的光辉旋律。
“我们的先辈能够以血肉之躯誓死守卫城池,与阵地共存亡,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作为后辈,我们不仅要永远铭记这段历史,更要传承先烈们的爱国精神,让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再也不受欺负。”阚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