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把对逝者的思念融入花坛中,让爱以绿色相伴延续,与花草共守岁月温柔。”3月18日上午,在绿树环绕间,市福泰园公益性公墓花坛葬区举行了贵港市第八届公益花坛葬活动,逝者家属行礼默哀,徐徐春风把思念带向远方。
祭奠仪式在和缓的音乐中进行。逝者亲属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将装着亲人骨灰的一次性可降解骨灰盒安放入花坛葬区,逝者长眠花丛中。这场回归自然的告别,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围绕实现绿色、惠民、文明殡葬,在完善殡葬服务制度、建设殡葬设施、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加快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等方面取得实效。
绿色殡葬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表兄逝世后,舅舅和舅娘特别交代选择绿色生态安葬方式,表兄能够在鲜花簇拥的花坛里长眠,对我们家属而言,是一种莫大的告慰。”张先生参加了这次花坛葬活动,他把表兄的骨灰放到花坛里,完成了舅舅、舅娘的嘱托。
花坛葬现场设置了一面追思墙,上面是214名逝者的名字,家属手持鲜花,在追思墙前与逝者作最后的告别。
福泰园公益性公墓花坛葬区目前提供花坛葬、草坪葬等绿色环保生态葬式。其中,花坛葬使用的骨灰容器由可降解材料制成,通常3个月左右就可以在土壤中降解。花坛葬区域种植着木棉树和鲜花,工作人员介绍,每年清明节前后,木棉花等鲜花绽放,让生命以另外一种形式延续。
据了解,我市民政部门自2014年起连续组织海葬活动、2018年起连续举办八届花坛葬活动以来,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家属逐年增加,截至目前,我市共有2145名逝者家属选择将逝者以节地生态安葬的形式安葬,其中花坛葬1708例、海葬437例。
“节地生态安葬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让逝者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我市还对市福泰园殡仪馆、桂平市和平南县殡仪馆火化炉尾气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达到国家节能环保要求,有效改善治丧环境。除市福泰园殡仪馆外,目前我市莲花山墓园、港南区狮子岭公墓等经营性公墓也在墓区内规划了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区域。
惠民政策为家属减负
近日,港北区贵城街道居民蒙先生刚办完母亲的丧事。“一次性补助金抵扣后,个人仅需支付2200多元。”蒙先生说,根据我市城乡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免费政策,他获得直接减免殡葬费用1500元。
市福泰园殡仪馆接待区墙上,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一目了然。从2015年起,我市推出《贵港市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办法》,符合政策条件的人员享受丧葬费1500元一次性补助(减免),包括遗体接运、遗体存放、遗体火化、骨灰寄存等7项基本服务。逝者家属现场申请,由市福泰园殡仪馆在结算时直接免除或减免。
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为13654名逝者减免殡葬服务费用1886万元。此外,对于选择节地生态安葬(花坛葬、海葬等)的逝者亲属,民政部门给予一次性奖补金800元,累计已发放奖补金80万元。
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实现“逝有所安”目标,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殡葬服务收费项目多、收费标准高、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持续推进减项降费优服务,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让殡葬服务回归公益。
文明殡葬理念深入人心
近日,市福泰园殡仪馆内,一场葬礼现场,逝者家属致哀悼词,亲朋好友三鞠躬,献上鲜花告别后,逝者骨灰暂放至指定区域寄存。
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殡葬管理和服务机构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宣传绿色殡葬、文明殡葬理念,积极推行花坛葬、海葬、树葬、草坪葬、深埋等不保留骨灰、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倡导文明节俭办丧、绿色低碳扫墓。同时,多形式开展殡葬改革和殡葬法规政策常态化宣传,发挥村(居)委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推动形成文明节俭、厚养薄葬的新风尚。
每年清明节期间,市莲花山墓园推出以鲜花换鞭炮以及网上祭扫等绿色、环保、文明的祭扫方式,得到祭扫群众的广泛支持。
平南县上渡街道下渡社区河碌屯理事会牵头推动红白事改革,将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明确红白事办事标准、规模,减免各种陈规陋习,红白事开支费用大大减少,文明殡葬蔚然成风。“党员中心户带头落实红白事办事标准,全屯移风易俗工作成效明显,每次红白事开支节省约2万元。”河碌屯理事会会长李松伟说。
“我局将持续聚焦殡葬领域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努力把群众殡葬领域的烦心事、操心事办成宽心事、暖心事。”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全媒体记者陆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