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春风拂面,在桂平市罗播乡西村村万寿花卉种植有限公司菊花种植基地,大棚里,菊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村民们有的采摘、搬运菊花,有的分拣、包装菊花,有的在护理花苗。在大棚另一侧,几台水泵从水井下抽水往花田里灌溉。
“这片土地已经撂荒十多年,去年,乡里引进花卉种植项目,老板通过挖井取水办法,让这片撂荒地‘重获新生’。”西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彩珍介绍,该村大部分土地常年缺水,以前村民种一些玉米、花生等作物,都是靠天吃饭,收成很低。
“天不下雨,就向地下要水。我们不能只靠天吃饭,当时就萌生了挖井抽水灌溉的想法。”基地负责人杨德林边指导村民采花,边侃侃而谈。
杨德林介绍,去年,基地租用250亩土地种植菊花,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这里缺乏生产用水。经过与乡党委、政府和村委会共同商量、探讨,会同相关技术人员多次实地调研勘探,最终敲定挖井灌溉的方案。“我们请来挖井专业队,先后挖了5口井。”杨德林说。
“清明节前后是菊花采摘的黄金期,现在每天都有七八十村民在这里工作,预计这批菊花的产值在800万元左右。”杨德林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春节后,我们在旁边的陈岭村又新签了300亩用地,现在已经开始挖井和平整地块。目前基地已种植菊花1000多亩。”
为了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该基地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实施花卉、粮食、农作物轮耕轮种的模式,让更多村民得到更大实惠。杨德林说:“花期结束后,我们会及时清理、平整好花田,免费提供给村民耕作粮食和经济作物,收入全归种植的村民。等村民收完作物后我们再种花卉。”
“我在这里打工已3个月,每个月工资能领到两三千元。等这批花收完后,我打算在这里种5亩玉米。”村民黄奋英边摘花边计划。
近年来,罗播乡党委、政府根据当地实际,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培育发展种植大户和种植企业,创新土地整治和耕作方式,着力解决在土地整治和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引导农民创新耕作模式,促进农业增效、企业赚钱、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
罗播乡乡长谭旭龙表示,将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继续盘活土地资源,推行连片承包经营和一地轮作的模式,优化产业布局,扩大产业规模,努力打造集种植、出口、观光于一体的万亩花卉农旅产业基地,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作者: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