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周日特刊】探访贵港的“潘家园”

2024-12-29   来源:  

“乱世藏黄金,盛世兴收藏。”前不久,贵港市收藏家协会成立并成功举办了贵港市第一届古玩艺术品交流会暨第一届古玩地摊文化节,记者有幸走近这块鲜为人知的收藏领域,探访贵港的“潘家园”。

交流会掀起的收藏热

11月28日至29日,贵港市第一届古玩艺术品交流会暨第一届古玩地摊文化节在贵港国际大酒店举行。我市民间收藏家曾伟连逛两天,从一众地摊里淘到了战国、汉代的青铜箭头,清代的银纽扣,民国时期的碗、竹篓等物件,仍意犹未尽。“这届交流会举办得很成功,根本逛不完,遗憾的是没有拿下一台百年电话机。”曾伟说。

曾伟从上小学开始就爱上收藏,现在市区经营着一家布山昔藏馆,顾客进店便可以参观他历时30多年收藏到的数千件藏品。他的收藏种类丰富,除了极具贵港特色的老物件,还有各个年代的书籍、铜器、瓷器等。目前,他正整理各藏品的资料,计划绘制还原贵县城区地图,标注上代表性建筑、历史文化景点等。

“贵港早该成立市收藏家协会,早该组织开展这样的交流活动了!只有交流才能进步,才能促进收藏事业的蓬勃发展。”曾伟说。据悉,2018年,桂平市收藏家协会成立;2022年,平南县收藏家协会成立。贵港市收藏家协会的成立呼之欲出。

在江武、韦启图等资深收藏家的牵头发起下,10月20日,贵港市收藏家协会正式成立,江武当选协会主席,曾伟等168名民间收藏家成为首届会员。协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办贵港市第一届古玩艺术品交流会暨第一届古玩地摊文化节。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这场备受期待的收藏文化交流活动顺利举行。活动分设“房间交流会”——租用贵港国际大酒店100多间客房,作为收藏家之间交流、交易;同时,在酒店门前的广场上规划了380个摊位,以地摊形式开展古玩文化交流、展示,展品有瓷器、书画、钱币、翡翠、玉器、珍珠、玛瑙、文房以及各种红木、赏石和金银铜器等;并由收藏协会组织3个收藏鉴宝团,现场为收藏爱好者、市民提供免费鉴定服务。

“两天时间来了近600个收藏家(商家),人流量达4.5万多人(次),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江武告诉记者,这次活动还吸引了广东、江西、贵州、云南等13个省(市)的收藏家(商家)前来观摩。

在本次交流会上,展品除了一般熟知的珠宝、瓷器、书画、玉石、木器、文物、赏石、古钱币等收藏品外,还有小孩背带、绣花鞋、秤杆等民俗物件,让广大市民大饱眼福。“今后,我们计划每年要搞两次这样的收藏文化交流盛会,春秋季各一次。”江武说。

从爱好者到“国字号”收藏家

“如果只是喜欢,只能称之为收藏爱好者,而为之痴迷的,才称之为收藏家。”1970年出生的江武从小便对收藏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时代就开始收藏校徽、学生手册以及各类课外书。他真正意义上的收藏,要从他30岁陆续收藏到的几件明清玉石、瓷器以及贵港书画名家作品说起。

2005年,江武开始对自己的收藏有了明确的方向——聚焦现代书画名家作品。他虚心向本地书画名家、收藏行家请教,收集藏品;开办玉竹阁画廊,既能方便自己随时纳精汰次,又能为自己的收藏爱好提供资金支持。

画廊开办初期恰逢书画装饰的兴起,江武的画廊生意火爆,不仅自己收藏到更多藏品,也为有需求的客户和书画家搭建了交易平台。画廊开办近20年来,他累计经手书画藏品1.5万多幅。

江武的收藏视野逐步从书画拓展到与书画配套的文房用品,又跨越至古钱币、瓷器等领域。通过研究,他发现不同年代、不同材质的藏品展现的风格特点各异,背后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这让他对收藏越发着迷。有一次,他在贵港一家古玩店偶遇一方宋代抄手砚,店主开价6000元,他还价4000元,最终因价格谈不拢未能成交。回家后他仍念念不忘,等攒了两个月工资后,他带上5000元兴冲冲买下了这方砚台。“买下来后,我就再也没有梦到它了,现在这方砚台还收藏在我家里。”江武回忆说。

“刚开始时,由于缺乏经验,我见到字画就买,结果收了不少价值不高的行画或应酬之作。”回顾收藏之路,江武坦言自己也曾交了不少“学费”。为了掌握瓷器收藏相关知识,他两次前往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学习,每逢周末节假日就爱到各地古玩市场淘宝,在实战中练就“火眼金睛”。2020年,听说贵港有一名老藏家决定转手自己的藏品,江武登门拜访,魄力十足地将几百件藏品全承包了。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江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藏品风格,在书画、古钱币、瓷器三大收藏领域小有建树。目前,他收藏的书画作品多达3500余件,其中不乏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国字号”书画名家的精品之作;同时,对各年代的古钱币、瓷器的特点、材质、工艺、流派以及辨别真假的方法等收藏知识如数家珍。

工作之余,江武的淘宝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甚至还到过澳洲、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收藏的精品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齐全,名声在收藏界也越来越响亮。2023年,江武正式成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打造贵港的“潘家园”

潘家园旧货市场是全国十大古玩市场之一,获北京十大商业品牌荣誉称号,“潘家园”已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在收藏界颇有影响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笔无形资产。

贵港首届古玩艺术品交流会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热议,大家提出打造贵港的“潘家园”的响亮口号。网友“柳州雀山龚绍森”在新闻报道中留言:“希望这个古玩钱币收藏品市场一个星期开一次。”“有个贵港的网友看了我发在网上的短视频后私信我,说自己收藏有1000多件玉石手镯,能不能成为会员。我告诉她,非常欢迎她的加入。”江武告诉记者,这让他更加坚定,要把交流活动办好,把协会知名度打出去,吸引更多民间收藏家加入到协会中。

江武说,作为收藏者,收藏的理由无外乎:一是利益,此类收藏都是精挑细选,具有较大升值空间,“昔日一文不值,如今可能就价值连城”;二是爱好,此类收藏的取舍全凭个人主观兴趣,有些在外人看来一文不值的东西,可能对于收藏者来说价值不菲,且其中价值多数并非经济价值。

目前,市收藏家协会成立了陶瓷、书画、玉器、古钱币、铜器杂项、木器根雕家具、邮币卡、票证徽章、红色收藏、古籍书刊杂志10个专业委员会和鉴定专业委员会,不定期组织交流会、研讨会、讲座培训等各类活动,为会员提供必要的服务。

江武表示,发展收藏文化事业,对贵港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市民爱好收藏,就会喜欢研究历史文化,提高艺术欣赏和鉴赏水平,这有助于城市文化氛围的提升;其二,收藏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能有效吸引各地收藏家、商家来贵港淘宝,顺便到当地的文化名胜古迹走走,有利于带动旅游;第三,每一次的收藏文化交流活动,都能带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消费,让城市更有活力;第四,通过收藏,能将各个年代的艺术品、老物件等精心保护起来,让下一代能从这些物件中了解到前人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等。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也发展了几处古玩市场,比如港南区南山路口,港北区的东湖公园、唐人文化城、时代花鸟市场等,但都由于场地所限,规模比较小,不适合长远发展。“南宁是周六成圩、玉林是周日成圩,发展远超过贵港。目前,我们正在寻找、开辟一个新的古玩市场,推动形成属于贵港的古玩圩日。”江武认为,贵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位于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等地市的几何中心,交通便利——拥有高效的高铁高速路网、双出海通道,收藏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我们协会的目标是5年内推动贵港实现古玩艺术品交易量位居广西第二,把贵港打造成为广西举足轻重的古玩艺术品交易重镇。”江武说,他将带领协会努力实现三个目标:一是让古玩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二是让收藏家淘宝更容易,交流机会更多;三是将收藏文化市场做大做强,建成贵港人自己的“潘家园”,打造成贵港的另一张靓丽名片。

本文照片为贵港市第一届古玩艺术品交流会暨第一届古玩地摊文化节剪影。《贵港日报》签约摄影师 郑文虹/摄

作者:首席记者 李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