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周日特刊】书香浸润乡村 阅读点亮未来——我市加强农家书屋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2024-12-22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在浔郁大地,从南边的港南区木梓镇龙塘村,到北边的平南县马练瑶族乡新利村,从西边的覃塘区黄练镇大黄村,到东边的平南县丹竹镇长岐塘村,农家书屋星罗棋布,如同田野上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村民、少年儿童畅游知识的海洋,让科学种养、提升文化素养的种子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

近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公布2024年提质增效先进农家书屋、农家读书角名单,其中,港北区港城街道东山村、港南区瓦塘镇香江村、覃塘区石卡镇陆村、平南县平南街道平田村等7个村(屯)的农家书屋获评为全区2024年“提质增效先进农家书屋”。

乡村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到农家书屋看书。

截至目前,全市建有农家书屋1157个,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农家书屋7个;建有农家读书角25个,每年投入农家书屋建设资金约250万元。2023年全市对1144个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出版物90376册。这些遍布全市各行政村的农家书屋,犹如一朵朵文明之花盛开在浔郁大地希望的田野上,让乡村振兴之路溢满书香。

点亮乡村孩子的心灵灯塔

下午4时40分,港北区港城街道樟村小学的放学铃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12岁的韦池恩收拾好书包,和小伙伴奔向不远处的樟村党群服务中心,那里有一个开放式的“书吧”,各类图书整齐摆放在书架上。

曾经的“淘气包”韦池恩,如今已成为村里农家书屋的常客。以往,他总是以破坏村干部精心制作的宣传板报为乐,自2021年团支书徐福艳兼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后,情况有了转变。

“你是樟村的一员,要爱护咱们村的形象,农家书屋有许多有趣书籍,放学后可以去看看。”在徐福艳的劝导下,韦池恩走进农家书屋。在这里,他和小伙伴们找到了更有趣的事情——在书海里探索未知世界。

港北区港城街道樟村农家书屋内,村民在阅览书籍。

在港城街道东山村,沿着蜿蜒的乡村小路来到该村的党群服务中心,8岁的甘泽正在农家书屋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三毛流浪记》《倒霉熊》等一本本图文并茂的绘本,充实了他的课后时光。本学期以来,他已借阅了17本书籍。大量的阅读提高了甘泽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这个学期的期中考试,他的语文成绩取得了98分的好成绩。甘泽的妈妈傅雪英还惊喜地发现,阅读不仅提升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让他学会了学以致用。当弟弟做事拖拖拉拉时,甘泽能自然而然地说出“今日事,今日毕”。

而在桂平市石龙镇老乡家园小区,9岁的樊芯颖每天放学后的第一站,便是泡在小区里的农家书屋。《我有创造力》《海底两万里》等书籍如同神奇的魔法棒,带领她进入一个个奇妙无比的世界。在那里,她可以追随主人公的脚步,探索未知的奥秘,或是开启一场充满创意的想象之旅。

桂平市石龙镇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居民在农家书屋阅览书籍。(本版图片均由记者黄远会摄)

在我市广大农村,很多父母为了生计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成长与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今,随着农家书屋的兴起,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有了丰富的色彩。农家书屋内,各种读物琳琅满目,童话故事编织着梦幻的童年,儿童漫画勾勒出孩子们纯真的笑容,经典名著传承着人类的智慧结晶,少年励志名人传记激励着孩子们勇往直前,党史书籍播撒着红色的种子,还有各类防溺水、防灾避险知识手册画报,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全市因地制宜对154个农家书屋的选址布局进行优化提升,让农家书屋的阅读空间更加宽敞、设施设备更加齐全、服务内容更加丰富。舒适的农家书屋成为乡村儿童的课外快乐学堂。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里,孩子们不再感到孤独与迷茫,而是在知识的滋养中茁壮成长。

农民“充电”忙,致富路更宽

冬日农闲,平南县大新镇关垌村垌心屯的文澜书院却热闹非凡,不少村民穿梭在书架间,挑选农业生产相关书籍,为来年的丰收精心“备课”。

“农家书屋把大家从牌桌拉到了书桌。”关垌村党委书记卢奎忠感慨地说。关垌村盛产“关垌三宝”——荔浦芋、大头菜、葛薯,村民们通过在书屋学习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文澜书院不仅有丰富的种植、养殖类书籍,还会邀请平南县农业农村局专家举办讲座,为农民打开了解现代农业信息的窗口。村民在这里阅读学习、参加培训,既掌握了农业技术,又提升了自身文化素养。

在桂平市石龙镇老乡家园小区,脱贫户陈凤军心怀致富梦想。去年,他养了20多箱蜜蜂,略有收获。今年初,他踏进小区的农家书屋,在一排排书架间寻觅养蜂的相关书籍,如饥似渴地钻研养殖书籍。凭借从书中获取的养殖技巧,他大胆扩产,今年多养了10箱蜜蜂。那嗡嗡作响的蜂群,让他今年增收1万多元。

桂平市寻旺乡复兴村脱贫户黄善灌也是农家书屋的受益者。原本对莲藕种植一窍不通的他,在农家书屋查阅大量资料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效益显著。2023年,他种植的50亩莲藕,亩产超1500公斤,利润超10万元。“多亏了农家书屋,让我的莲藕种植从失败走向成功,收成越来越好。”黄善灌感激地说。

近年来,我市着力解决广大农民“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在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建设农家书屋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书屋选址、延伸书屋“触角”、更新基础设施,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将农家书屋从以往较单独、封闭的空间迁移到人流相对集中、交通较便利、基础设施较好的村民办事处、村委文化活动室、村屯文化广场、乡村旅游景点等,并建设农家书屋读书角,打造先进示范农家书屋。如今,各村的农家书屋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农家书屋不仅成了群众业余时间“充电”学习的“黄金屋”,也成了群众致富的“加油站”。

“活”用小书屋,引领新风尚

“碧玉妆成一树高,下一句是什么呀?”不久前,在港南区瓦塘镇香江村农家书屋里,随着2024年广西“乡村阅读”榜样李建壑的提问,20多双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热情。这是“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暨“护苗·绿书签”宣传活动的场景,阅读的种子正在这片乡村土地上生根发芽。

近年来,港南区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的多元发展路径,多管齐下提升其服务效能。通过召集乡村阅读榜样、种养能手、乡贤能人等组成志愿者队伍,在全民阅读月、寒暑假等关键节点,举办政策宣讲、阅读分享、科学种养讲座等形式丰富、参与性强的活动,让农家书屋从单纯的读书之地,变身成为村民们交流知识、分享经验、休闲娱乐的文化聚集地。

平南县上渡街道大乙岭社区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的农家书屋,则走出了一条共建共享的创新之路。该书屋与“广西青空间”“乡村少年宫”等平台携手,借助上级资金、社会资源及公益组织的力量,开展“四点半”课堂、创业沙龙系列培训等服务项目。群众在这里汲取知识养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创业技能,为开启新生活积蓄力量。

在不断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全覆盖的同时,我市把如何用好用活农家书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立足现有资源禀赋,不断拓展农家书屋功能内涵与外延,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积极探索农家书屋融合发展新路径。

为管理好农家书屋,我市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管理制度、配备书屋管理员、“点单式”补充更新出版物等方式提高农家书屋管理水平,提升书屋的运行效率。我市先后规范《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图书借阅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职责》等制度,不断规范农家书屋的日常管理,确保有序运行。同时,我市选优配强书屋管理员,选择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村“两委”人员或热爱文化活动的新乡贤、退休教师、党员等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让书屋管理员从图书“看门人”向阅读“引路人”转变。

农家书屋虽小,却蕴含着巨大能量。在浔郁大地,每一页书卷都承载着知识的重量,每一盏灯都映照着梦想的光辉。它们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是村民精神生活的丰富者,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文化引擎。

作者:姜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