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山粉香,缭绕街巷,一城一味,悠悠时光里。
行走在桂平市的大街小巷、村头路口,总能看到谷山粉店的招牌。在当地,提到谷山粉,可谓是家喻户晓。
一座城市有它独特的味道和记忆。无论是早晨还是深夜,一碗冒着热气的谷山粉是桂平人吃不腻的心头爱。雪白爽滑的粉,搭配鲜香的叉烧、有嚼劲的烧肠、金黄劲脆的鸡皮和入味的扣肉、油炸的腐竹等,再浇上浓郁的汤水,落胃的瞬间,齿颊留香,味蕾欢欣。
记忆:谷山粉里藏着历史
谷山粉起源于桂平市垌心乡谷山村。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如春,肥沃的土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谷山村人。
谷山粉的创始人是垌心乡谷山村村民涂振莲。涂振莲自幼聪明好学,精于磨米蒸米糕和米粉。从1933年开始,她利用其手艺加工米粉,补贴家用。1937年,丈夫因病过世,只留下贫困的家庭和7个子女。看着这群嗷嗷待哺的孩子,她跑到邻村杂货铺向老板陈勉贤借了4公斤大米,凌晨三四时起床磨米浆,经过三四次反复打磨后,将米浆蒸制成米糕和米粉,挑到垌心、金田等地叫卖。“刚开始的时候,生意并不好,但我奶奶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凭借勤劳的双手和不服输的毅力脚踏实地地干下去。”涂振莲的孙子陈威龙说,涂振莲白天走遍附近的谷山村、古呈屯、上瑶村、垌心村以及平南县鹏化山区,晚上结合村民的口味和反馈的意见,潜心研究制作迎合村民口味的米糕和米粉。因当地水质清甜、大米优质,加上涂振莲手艺精湛,其制作的米粉口感细腻、柔韧得当、光滑爽口,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谷山粉”。她也靠卖粉,养大了自家7个孩子和领养的2个儿子。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涂振莲决定转变经营方式,在谷山村开设粉店试业,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辛苦打拼,粉店经营成功。为了满足周边村民能吃上谷山粉的需求,她先后在垌心村、谷山村古呈屯等村屯开设多家分店。
随着社会的变革,集体化时期,谷山村老马垠屯的生产队把做谷山粉作为集体经济收入的一大支柱产业,走上了集体经营的道路,经营规模得到不断扩大;1982年落实承包责任制后,又从集体经营模式转变为个体经营,涂振莲的子孙在言传身教中把蒸粉技术和调味汤水的配方秘笈牢记于心,他们开始纷纷到金田、江口、南木等乡镇经营谷山粉店,让谷山粉遍地开花。自此,谷山粉逐渐成为桂平特色的风味小吃。
传承:“浔州味道”大放异彩
“咕噜咕噜……”10月29日清晨5时许,赶在城镇从睡梦中苏醒前,桂平市垌心乡谷山村的陈氏谷山粉店里正在熬制汤水,缭绕的雾气升腾在空中,为这小小的店铺增添了一丝烟火气。新鲜出炉的湿粉已准备就绪,正等待食客的到来。
“我要一份大碗谷山粉,加叉烧和烧肠。”“老板收钱了!”……清晨7时许,粉店便开始喧闹起来。
“他们家的粉很有特色,比较细,入口爽滑。另外,汤浓、辣椒香,肉也给得比较多,老板也很热情。”垌心乡理村的李章龙是这里的常客,尽管住在隔壁村,但基本上每天早晨都来吃粉,对他来说,吃一碗谷山粉是一天的开始。
垌心的谷山粉之所以好吃,离不开其考究的制作工艺。“我们的湿粉都是当天现做的,用优质大米,配以谷山泉水,蒸出的粉色泽雪白、柔韧、润滑。”陈威龙说,在传承涂振莲谷山粉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良,通过引进研磨装置、炉灶和蒸粉工具等,将大米经清洗浸泡后,用磨浆机研磨两遍成米浆,然后用泵输送到立式米浆储罐中,为了避免米浆沉淀,需要不停地搅拌,随后持续用熟浆来保持米浆的流动性,接着米浆进入蒸浆机蒸熟,蒸熟的粉片冷却后便可以称重装箱了。
“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熟浆调,1公斤米可以产5—5.4公斤湿粉,浓度更高,口感也更爽口,而且不容易烂。”陈威龙说,以前手工制作,每小时生产20公斤湿粉,现在机器制作,每小时可生产200公斤湿粉,且粉的口感保持不变。除了湿粉,汤水的熬制也颇有讲究,用猪脚筒骨和草果、沙姜、八角、肉桂、五指毛桃、香叶等熬制2个多小时,香味浓郁的调味汤水便精制而成。“每天基本能卖近300碗,周边地方的人也会过来吃。”陈威龙说,谷山粉的配菜也十分讲究,猪脚、腐竹、烧肠、叉烧等与粉相互搭配,让谷山粉的味道更加丰富多样。
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陈威龙成立了广西桂平市龙威食品有限公司,开设谷山粉制粉厂,致力于推广和发展谷山粉连锁经营品牌,每年用于制粉而消耗的本地优质大米900多吨。由于产出的湿粉质量好,畅销区内外。目前,陈氏谷山粉在桂平市、平南县、港北区,以及广东中山市、深圳市等地均开有10多家加盟店。
“今年3月跟着陈师傅学习制作谷山粉之后,我便把谷山粉店开到了中山,现在经营状况不错,每天也能卖近300碗。”桂平市南木镇在广东中山开店的黄海说,开业初期,他担心客流量不足,但没想到凭借着纯正的口味和独特的制作工艺,他的谷山粉很快在当地赢得了口碑。“大环境下赚钱越来越不容易,但我的小店经营得有声有色,很大程度上鼓舞了我,生活越来越好便是我继续好好做下去的动力。”黄海说。
如今,谷山粉不仅仅是一种美食,它承载了桂平人民的历史记忆,更体现了桂平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烹饪技艺。每一碗谷山粉,都是桂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目前,桂平市从事生产经营谷山粉的企业有5家,售卖谷山汤粉的店铺在桂平大街小巷遍地开花,年产值超1亿元,从业人员超1500人。”垌心乡党委委员、副乡长黄燕华介绍。
发展:都市里的乡土风味蕴深情寄乡愁
一碗粉,半世情,一生乡愁。脚步离家乡越远,心和故土的距离就越近。
“我从小就吃谷山粉,一直到现在都很喜欢。”60多岁的食客陈智中说,谷山粉不仅是他童年的记忆,更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次回到家乡,他都要去品尝一碗地道的谷山粉,才能感受到那份熟悉的味道和温暖的情感。
一碗粉是街头巷尾最容易吃到的,也饱含着掌厨人的匠心与情怀。今年40多岁的陈星桦是涂振莲的曾孙,在江苏读书毕业后没有选择远方的繁华都市,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选择继续深耕制作谷山粉。
“不管在哪,曾祖母的勤劳和毅力一直是我前行路上的灯塔,影响着我,也激励着我。”陈星桦继承了曾祖母的手艺,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不仅在金田镇开设了第一家店铺,将这份来自家乡的美味带到了更多人的餐桌前,还将店铺拓展至桂平市区,新老顾客络绎不绝。
而今,陈星桦的脚步并未停歇,他又把谷山粉店开到了深圳。
10月30日19时许,陈星桦的“谷山手工粉”深圳店热闹非凡,店内坐满了等餐的食客,点餐窗口还排起了长队。只见陈星桦戴上口罩,熟练地操起菜刀“笃笃笃”剁几下,便切好烧肠、卤肉、腐竹等配菜,整齐地码在汤粉上,撒上一把葱花,鲜香四溢的谷山粉便可以上桌了。“湿粉、配菜都是当天现做的,开店不仅要保证食材新鲜,服务更要周到。”陈星桦说,新店生意很不错,每天能卖出500多碗。
“我希望通过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让更多人品尝到既保留传统风味又不失创新的谷山粉,让这份乡愁与乡情,跨越千山万水,温暖每一个异乡人的心。”陈星桦说。
“在深圳打拼很不容易,在工作疲惫之时,吃上一碗家乡的谷山粉,就能驱散身心的疲惫,让人仿佛回到了家的感觉,暂时忘却了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与压力,它是我在外打拼的慰藉。”在深圳打拼的桂平人何先生说,毕业后就一直在深圳发展,每当身心疲惫时,就会想着去吃一碗谷山粉,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充电”和放松。
“在未来的某天,希望桂平谷山粉能像螺蛳粉一样走到全国的大街小巷里去。”陈星桦说,他希望无数个老乡能在外地吃到这碗谷山粉。
“现在我们通过技术培训、加盟店的形式扩大覆盖面,利用网络平台推广宣传,让更多的人知晓并食用谷山粉。”陈威龙说,目前他正在广泛招收学徒传承技艺,同时深化米粉的精加工,售卖干米粉,开发出更多口味和形式的谷山粉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对于谷山粉的未来,我充满了信心。”陈威龙说。
上米打浆。
搅浆是谷山粉制作的一道重要工序。
谷山粉制粉厂的工人在生产加工湿粉。
色香味俱全,一碗冒着热气的谷山粉是桂平人吃不腻 的心头爱。
作者:杨小露 通讯员 覃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