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护航实体经济稳健前行
——广西实体经济服务员工作队驻贵港市工作队全力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工作综述
岁末年终,俯瞰我市各工业园区,统一规划的厂房、装满产品的货车、高效智能的车间、塔吊林立的工地……浔郁大地一派繁忙的景象。
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迸发动力;一间间现代化工厂投入运营、产销两旺;产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加速奔跑……我市实体经济以“质”“效”为笔墨,书写了一份加压奋进、逆势而上的“期末答卷”。
成绩的背后,饱含广西实体经济服务员工作队驻贵港市工作队(以下简称“驻贵港市工作队”)倾注的汗水和心血。今年以来,驻贵港市工作队始终把服务好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主动融入贵港经济发展大局,深入重点企业、项目、园区一线开展调研服务,找准企业痛点,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动我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沉一线 找准企业痛点
今年1月下旬,工作队刚进驻我市不久,就收到贵港国润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问题反映:受国际形势、汇率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铜价“忽冷忽热”,该公司因铜价浮动过大而无法稳定生产,提出了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以减轻资金周转压力的相关诉求。
发展实体经济,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接到企业诉求后,驻贵港市工作队迅速开展用气成本专题调研,了解到目前我市天然气价格为4.5元每立方米,单价较其他地市高出0.5—0.9元。
为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驻贵港市工作队主动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沟通对接,协调我市有关部门与贵港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共同研究,最终使企业获得政策优惠。自今年6月以来,贵港国润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状况良好,每月用气成本降低约10万元。“幸亏有你们的帮助,我们公司才能降低生产成本,轻装上阵、安心发展。”该公司负责人高兴地对前来回访的工作队队员说道。
这是驻贵港市工作队助企纾困的典型案例之一。今年以来,驻贵港市工作队下沉到企业生产一线、项目建设一线、园区发展一线,聚焦企业发展重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开展“面对面、心贴心”精准对接服务,全力当好企业“思想引导员、政策宣传员、政企联络员、项目推进员、困难调解员、调查研究员”,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
据统计,今年以来,驻贵港市工作队走访调研涉及全市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园区681个,汇总形成1233个重点服务对象清单;梳理2024年重点在建、计划开工、储备、竣工项目155个,共收集企业、项目和园区反馈问题476个,办结问题453个,办结率95.2%;办成问题199个,办成率41.8%。重点服务理文纸业年产180万吨林浆纸项目、广西齐峰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特种纸项目、广西益鲜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酵母制品生产线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要素保障。
部门联动 化解共性难题
今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胶合板、细木工板、安全帽等6种产品颁布了新的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按新规规定,9月25日后,生产上述6种产品必须持有生产许可证。我市是“中国南方板材之都”,是人造板材的重要产地,共有规上企业716家,板材产业是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若不能顺利申办生产许可证,将严重影响我市木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影响地方经济稳增长。
为帮助企业及时办理生产许可证,驻贵港市工作队第一时间与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对接,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以及人造板企业申办许可证审批进度,共同研究应对措施。同时与市市场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林业局等单位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我市生产人造板企业名单,摸清服务对象总数。
8月26日,驻贵港市工作队组织召开贵港市人造板产品生产许可证专题协调会,邀请了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处、广西质量评价认证中心、广西质检院覃塘人造板实验室等单位的专家向企业代表详细讲解政策细则。
根据新的办证要求,办理生产许可证的木业企业需要把产品样本送至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产品检测合格才能办理生产许可证。由于一份样品需要20天才能出具检测报告,加上木业企业集中送检,广西林科院、广西质检院的检测速度跟不上企业需求。为加快样品检测速度,驻贵港市工作队走访广西林科院和广西质检院,请求给予倾斜支持。经协调,两家单位一方面优先检测我市提交的重点企业,另一方面帮助协调将部分样品送到区外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双管齐下加快样品检测进度,确保送检企业能够尽快拿到样品检测报告。
在驻贵港市工作队的积极协调和努力推动下,目前,我市已有45家木业企业顺利获得了生产许可证,获证数量排名全区第一。
“为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我们注重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快速响应、部门联动、协同调度的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机制,有力有效有章有法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驻贵港市工作队副队长林仲阳说,通过发挥多部门联动作用,工作队推动一批制约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有求必应 打造服务尖兵
10月14日,位于港北区西江工业园区的爱玛智慧出行产业园正式投产,这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爱玛智慧出行产业园总投资11.5亿元,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具备总装、焊装、涂装、注塑四大工艺体系,园区建设了生产车间、研发中心、仓储中心等设施,生产流程大部分实现自动化,可年生产新能源电动车120万辆、产值20多亿元。目前,该产业园共有员工500多人。
爱玛智慧出行产业园能够顺利投产离不开驻贵港市工作队的助力。该产业园负责人刘海涛告诉记者,实体经济服务员多次到园区进行调研,了解企业诉求,联系协调多部门商讨解决办法,及时反馈办结情况,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驻贵港的实体经济服务员帮我们解决了污水处理站和园区外周边道路的建设问题,我对他们的服务方式和效率很满意。”刘海涛说。
如何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今年1月,工作队进驻贵港后,44名从各行业主管或要素保障单位选派的业务骨干迅速拧成一股绳,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制定工作制度和实体经济服务员考核管理办法,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持续有效的工作机制和高水平的服务队伍切实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驻贵港市工作队及时响应企业诉求,做到企业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有效消除政企双方信息不对称,极大解决了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护航实体经济稳健前行。今年二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排名全区第一;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扭转了自去年4月以来连续负增长的局面。上半年,我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5家,新增数量排名全区第一。
“驻贵港市工作队以及县(市、区)分队全体实体经济服务员,将继续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高效协作,通过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助推地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凝望成绩单,林仲阳语气坚定。
作者:姜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