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贵港:对外贸易不断提质升级

2024-11-27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96年的6432万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69960万美元,年均增速约18%;进出口贸易伙伴遍布全球五大洲,主要进出口国家有美国、马来西亚、韩国、阿根廷、澳大利亚、越南、泰国、巴西、智利、尼日利亚等;进出口主要产品从过去的铁矿砂、羽绒羽毛等10多个品种增加至现在的水泥及水泥熟料、机电产品、纸及其制品、农产品、木及其制品、服装鞋靴等几十个品种……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推进通关便利化水平,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一组组令人惊艳的数据,一份份鼓舞人心的“成绩单”,都是我市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完善、规模持续突破发展、质量不断稳步提升的有力体现。

丰富扩宽平台 发展内外贸一体化

我市聚焦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紧贴外贸企业行业产业实际,在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中找准切入点、瞄准突破点、把准关键点、盯准落脚点,坚持靶向施策、精准服务,高质量赋能对内对外开放发展。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市进出口39.5亿元,同比增长24.4%,增速全区排名第三。其中,出口19.8亿元,同比增长15.5%;进口19.7亿元,同比增长34.7%。

近年来,市商务局充分利用重要展会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广西商品博览会暨“桂品出海”日本站等国际贸易促进平台活动,拓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让更多贵港本地特色名优产品远销海外。

10月15日,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我市31家企业共获53个展位,参展展品有电动车、工艺品、服装、家具、食品、家居用品等,展品深受外商欢迎,共达成意向订单2500多万美元。其中,我市欧派电动车有限公司、龙派纸业有限公司等多家龙头企业生产的商品在展会期间达成的海外意向订单分别达80万美元、180万美元。

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这只是我市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组织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平台获得红利的一个缩影。我市还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切实服务自治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充分发挥政策杠杆撬动作用,积极争取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本地外贸企业发展和全市自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

10月28日,“凝聚港港力量 助力荷品出海”大湾区(香港)·平陆运河经济带(贵港)产销对接会在我市举行,会上正式启动我市“荷品出海”公共服务品牌。该品牌的发布,不但有利于持续整合我市优质资源、进一步推动特色产品走出国门远销世界,而且为我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商品结构 提档升级外贸

现代设施农业是我市当前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市相继引进雪榕、汇菇源等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大型生物技术企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增长后劲足,国内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企业对经营发展充满信心。

“公司去年6月投产,目前已达到年产4.3万吨的产量,公司借助贵港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在做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打通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广西汇菇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耀沿告诉记者,该公司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在贵港海关的政策指导和业务服务下完成出口备案注册工作,并在备案后立即打开了越南市场。截至今年9月底,该公司出口东盟市场金针菇、鹿茸菇等产品价值约325万元,目前国际市场订单充足,产能充沛,公司上下对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和动力十足。据贵港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市蔬菜及食用菌出口3194吨,价值1527.3万元,均为净增长。

除现代设施农业外贸发展势头迅猛外,我市着力打造和培育的六大产业集群之一的现代纸业也呈现出进出口业务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据了解,为全力保障辖区造纸企业生产加工原料顺利进口,贵港海关积极组织业务骨干深入开展外贸调研,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及进口计划,安排专人指导企业规范设立加工贸易手册及不作价设备手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减轻经营压力,助力辖区外贸重点产业和优势企业增产增效。 

“贵港海关在了解我们要新增进口设备扩充生产线后,及时上门给我们宣讲加工贸易不作价设备进口政策,指导我们办理业务,为我们企业节约税款约122.3万元。”贵港龙派纸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邓贵光告诉记者,企业有需求,海关有反应,海关有政策,企业得实惠。

优化营商环境 改革提质增效

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以来,市商务局多途径、多方式开展RCEP政策宣贯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上门宣讲等方式向外贸企业宣传解读RCEP原产地规则、降税安排等,并结合我市特色优势产业特点;指导重点企业抢抓RCEP生效实施政策红利。同时,还对我市重点出口产业进行研究,整理重点商品进出口RCEP享惠清单,通过“线上+线下”“一对一”方式指导有RCEP产地证签证需求的企业熟悉原产地规则和协定税率,熟练掌握进出口货物享惠通关、原产地证书申领等要求。今年1—9月我市对RCEP国家进出口15.4亿元,同比增长6.6%,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额39.0%,对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成为我市外贸的新增长点。

羽绒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已逐步形成初级分毛加工、水洗羽毛羽绒加工和羽绒制品加工全产业链,年加工羽毛羽绒约9万吨,约占全国加工总量的28%、占世界的18%。我市水洗羽毛羽绒生产加工企业的原料约40%需从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进口,大部分都是经香港、上海、天津、宁波等地港口清关,然后再通过陆路运输入厂加工,物流时间长,经营成本高。为打破物流瓶颈,助企降本增效,贵港海关主动作为,改革破局,在海关总署以及南宁海关的指导和支持下,与我市相关部门单位“关地联动”,推动海关总署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改革于今年3月成功落地我市,极大地提升了物流通关效能,节约了企业经营成本。

“改革后我们的进口水洗羽毛羽绒原料从钦州港口岸入境,两地海关实施‘一站式’联合监管检查作业后,货物很快就能验放使用,物流线路更优,通关效率更高,为我们节约了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首票改革试点货物企业负责人、贵港市嘉璐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朝东表示。

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改革,开辟了进口水洗羽毛羽绒原材料通关的新路径,为我市羽绒加工企业打通了堵点、解决了难点、消除了痛点,让企业切切实实享受到改革的红利,增添了发展新动能。据贵港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羽毛羽绒进口2.6亿元,同比增长29.3%。

“持续聚焦贵港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实际,依托智慧海关建设,不断优化监管服务,锐意改革创新,努力为辖区企业提供更加安全、便捷、优质的通关服务。”贵港海关关长梁似表示,贵港海关将坚定履行好“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全力护航贵港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

作者:谭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