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950年冬的港南区武思江京屋防洪堤,因地处偏僻,人迹罕至。自2001年发生决堤险情以来,这里已经平静了23年。
2024年9月11日,京屋堤的宁静被突如其来的险情打破:大堤出现渗水点!受超强台风“摩羯”带来的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郁江流域暴发了2001年来最大的一场洪水,也让京屋堤迎来23年来的最大挑战。
一场惊心动魄的防洪抢险硬仗就此打响,战斗在这里持续了五天五夜。
堤坝渗漏,京屋堤险情突如其来
9月11日上午6时许,一股水流从京屋堤漏出,汩汩的流水声在宁静的清晨显得格外清晰。
港南区瓦塘镇思怀村京屋屯村民赖意坚当时正在堤坝边自家鱼塘捞鱼,同行的还有同村的赖柏营。“堤坝漏水了,快去报告村委!”眼尖的两人发现了漏水点,常年住在水库边的防洪警觉让他们即刻“吹哨”报信。
上午8时,瓦塘镇政府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排查发现京屋堤土蜂窝段出现2处渗水点。上午11时,港南区将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提升为三级,市应急系统65名应急抢险人员迅速赶到现场除险加固。
京屋堤总长5.322公里,保护耕地面积3360亩,保护人口5000多人。经过70多年岁月侵蚀,老鼠洞、蚂蚁窝……堤坝上危机四伏、隐而不现。1994年、2001年,京屋堤两次出现决堤险情。200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曾到决堤现场指挥抢险工作。京屋堤防洪抢险的艰巨性、复杂性,不言而喻。
水量大,来势猛。超强台风“摩羯”肆虐,上游来水之大多年罕见。短短3天时间,郁江贵港河段就形成了超警水位。9月11日上午11时,郁江贵港站水位42.02米,超警戒水位0.82米;武思江新平站水位47.32米,超警戒水位0.82米。
一旦堤坝失守,5000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威胁!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全程指导我市防洪抢险工作,调度西津电站调洪削峰,协调水利部珠江委员会开展西江流域防洪调度。水利部珠江委员会西江局派出技术专家3人,自治区水利厅组织技术专家46人,为京屋堤抗洪抢险提供技术支撑。
武警官兵、消防应急救援人员、中国安能专业救援人员、民兵等各防洪抢险救援队伍多方面力量联动,组建成1000多人的救援队伍,玉林市、来宾市调配120多名消防救援队员前来支援,在5.322公里的防洪堤上,形成防洪抢险的强大合力。
12日22时,港南区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为二级。13日中午,救援人员肩扛沙袋、手握铁铲,马不停蹄地加固堤坝、砍树堵漏。
此时,江水在低吼,一刻不停冲击着堤坝,拼命要在上面撕开一个裂口,冲破人类建造的“围墙”,任它自由泛滥。记者在堤坝上往前走10分钟后回头,来时的路已被洪水漫出一条浅浅的水带。
京屋堤水位上涨顶托,低洼处涝水难排,通往防洪堤的道路由于内涝无法通行,村道无法通行大型救援车辆,抢险通行道路在6公里外发生坍塌,一系列连锁反应,考验着京屋堤上的每一个决断。
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场指挥部当即决定:防洪材料从30公里外的木梓镇调运,土石方在京屋堤周边现场取土,志愿者在水淹路段驾驶橡皮艇接送人员与生活物资……防洪抢险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累计机械车辆648台次投入运输,应急物资约16.89万件(套)、砂石土方5000多方及时调拨前运。
两天两夜过去,涌水点暂时封堵上了,堤坝的一半已经垒起0.5米高的子堤,大家得以稍事休息。
5.322公里堤坝上的惊心16小时
9月13日,随着洪峰水位的到来,防洪堤陆续出现多个渗水点,遍布5.322公里的堤防各处。现场专家直言:“本次京屋堤险情的危险程度,不亚于洞庭湖决堤险情。”
9月13日17时,最新预警:武思江新平水文站将于13日20时前后逐步达峰至49.4米左右,洪峰前端已经抵达,洪峰水位将持续6—15小时。
洪峰将提前12小时到达!修复和加固刻不容缓。港南区将防汛急响应等级提升为一级。
京屋堤上的马达声、水流声、喊话声、挥铲声一刻不停。指挥部将防洪堤分成6个标段,全线加高到49.8米,24小时不间断巡堤查险,应对洪峰过境。
9月13日20时许,郁江2024年第1号洪峰峰头抵达京屋堤,水位49.28米,超警2.78米。现场专家强调:“这前后24小时最为关键,必须严防死守!”
“集合!集合!”洪峰入境仅10分钟,已封堵的最大渗水点突然再次管涌。200多名防洪抢险队员迅速集合,围着堤背渗水点周边100多平方米的梯字形作业区,争分夺秒加固堤坝。“每个沙袋再加两铲!”随着提升抢险强度的指令下达,抢险队员将防洪袋砂石由原先的4铲提升至6铲的份量。奋战120多分钟后,管涌点顺利封堵。
到了深夜,波涛暗涌的洪水夹着黄色的泥沙,卷着大树小树,从北到南浩浩荡荡奔涌而来,向东西两岸侵袭,挑战着每一个被堵起来的漏洞。在低洼处,江水携带着细沙,狡猾地从沙袋的缝隙串出来,浸泡着堤顶的土块。
9月14日凌晨3时,武思江新平水文站出现49.31米洪峰水位、超警2.81米,为2011年建站以来最大洪水,也是武思江2001年以来最大洪水。
巡堤排查、堵漏、无人机监测水情……一道道指令迅速下达,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洪水搏斗的硬仗在持续进行。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没有退缩,同时坚守堤坝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最多时超2000人。现场的党员干部24小时吃住在堤上,轮番值守。运输车无法上坝,京屋屯理事长赖有才主动拉起10多人的“大叔团”三轮车队,帮忙运送砂石等物资到前线。堤坝中段无路通车,72岁老人赖一定主动提出,自己毗邻堤坝的玉米地可以用来拓宽抢险道路。京屋屯的妇女,白天送来自己熬的绿豆粥,晚上又送来亲手做的糍粑。大家知道,守护家园,人人有责。
从9月13日20时洪峰抵达,到9月14日12时,洪水终于消退3厘米,最危险的16个小时总算过去了。
巡堤,巡堤,一刻也不能停!
身旁是滔滔洪水,头上是灼人烈日。堤坝上,高温、闷热与蚊虫相伴,考验着每一名抢险队员。
日夜连续作战,大家多想累的时候能安稳地小睡半小时。但白天只能在烈日下席地而睡,任由高温炙烤。晚上也不太平,老鼠、蚊子、蟑螂,叫不出名字的小虫,轮番造访,搅得人不得片刻安宁。“实在太累了,明知道蟑螂爬到嘴边也不想赶走。”一名年轻的抢险队员说。
未消退的洪水仍气势汹汹、冲击堤坝。险情不除,谁都无法睡安稳觉。
“堤坝裂痕,紧急疏散!”9月14日下午4时许,京屋堤中段的巡堤人员突然高声预警,而整条堤坝的最大渗水点恰恰在此处。险情区域人员紧急疏散,水利专家马上勘察险情,20多台挖掘机、运输车立即集中到指定区域,做好迎战溃堤的准备。
经过现场勘察发现,原来是随着水位逐渐消退,京屋堤中段顶面的水分迅速晒干,表层新覆盖的泥面出现了0.5厘米左右宽度的裂痕。“这不是虚惊一场!”指挥部负责人强调,堤身长期被洪水浸泡,退水时发生险情的可能性更大。
洪水风险未除,京屋堤上每一个人的神经都不敢放松。“洪水不退,我们不退!”“巡堤,巡堤,一刻也不能停,以一万的准备,预防万一的发生!”
直到9月16日清晨,太阳升起,江面水位明显下降。此时,洪峰已顺利过境。
在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中,当地共转移受威胁群众345户748人,填装10万袋砂石,加固5.322公里堤坝,累计处置漏水点40个(次)。
洪水退去,武思江波澜不惊,但京屋堤已记录了这五天五夜的奋战。
作者:陆小洁 徐智坚 郭晓枫